参考消息网3月22日报道 东盟为何日益重要?日本又该怎么做?
日本国际通货研究所理事长渡边博史3月17日在日本《读卖新闻》上刊发的《东盟为何日益重要?》一文中给出了自己的解答。文章摘编如下:
东盟如今正成为世界增长中心,其所表现出的强劲增长势头源泉何在?
东盟有十个成员国,总面积为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有6.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8.5%。东盟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居世界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德国和日本不相上下。
在20世纪的最后25年里,亚洲国家间构建起相当紧密的供应链。当时日本发挥了规划和设计供应链的作用,韩国和新加坡等推动计划付诸实行,东南亚各国制造零部件等中间产品,中国负责最终组装工序。这一机制也被视为地区合作实现经济增长的范例。
但进入21世纪后,亚洲供应链正日益复线化。
美中之间的“去风险”,对包括日本在内的整个亚洲地区产生影响。“去风险”会带来各种负面影响,这一点自不必多言。
但还出现了一个现象。例如,在美国智能手机进口来源国中,越南的排名大幅上升。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限制进口中国制造的电子设备,为避免产品说明中出现“中国制造”等字眼,中韩合资或中美合资的企业将生产基地由中国转移至越南。
那么,东盟经济今后将何去何从呢?
美国加息带来高利率,贷款利率上升,融资金额缩减,带来沉重负担。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东盟暂且可以继续维持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促进者位置。
从交易结构来看,东盟成员国与域外发达国家和中国之间的进出口占八成,而区域内贸易所占比例较低。考虑到东盟中产阶级今后将增至约两亿人,提升品牌创造力、扩大区域内贸易规模成为重要课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粮食自给率极高,这是东盟的优势所在。
东盟在地理位置上也有优势。中国和印度今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两大重要支柱,而东盟位于中印两国之间。东盟在中印之间巧妙取得平衡,与两国分别建立合作机制,这一点是可能的。
东盟的多样性也催生出对各种课题的耐受力。东盟成员国政治体制多元,在宗教方面也是如此,多种宗教并存。
日本人往往自认为是天生的亚洲人。但在一些国家眼里,日本是浮在东北部海域的岛国,只不过是亚洲的外缘。
日本19世纪以后的工业发展,是经由美国学习源自欧洲的工业革命成果,作为“西方国家”实现成长。日本并非是通过与亚洲大陆国家合作作为“东方国家”实现成长的。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给亚洲各国带来苦难。即使日本人忘记了这一点,亚洲其他国家也不会忘记。推动跨越这一壁垒的信号之一是“福田主义”,这是1977年时任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在马尼拉发布的东南亚外交三原则。
为了维持安全和经济地位,东盟谋求尽可能与日美澳中印等各国保持等距离。与此同时,东盟还将进一步强化最大限度利用各国优势的政策。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理所当然且正确的姿态。而日本有必要根据东盟的动向思考今后战略并释放明确信号。(编译/马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