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多地日最高气温突破40℃,中央气象台接连发布高温预警。相较于往年,今年的高温天气不仅来得更早,而且更为猛烈,引起公众广泛关注。
空调、西瓜、电视成为了夏日必备三件套。现代生活的便利赋予人们在酷暑中的阴凉,那古人又是如何度过高温天气呢?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消暑小妙招吧!
扇子是最为经典的消暑工具,有各种材质和形态,如纸扇、羽毛扇、团扇等。古人不仅用它来制造凉风,还将其视为艺术品,上面常绘有山水、花鸟等图案,既实用又美观。
青铜冰鉴是一种古代的“冰箱”,用于储存冬季采集的冰块,夏季时取出用以降低室内温度或冷藏食物。如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通过内置的容器保存冰块,并配有长柄勺以便取用。
古代贵族会建造专门的避暑建筑,如唐代的凉屋,通常建在水源附近,利用流水降温,并配备人工风扇或“自雨亭”等设施,通过水流循环产生凉风。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地势北高南低,海拔相对较高。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山庄的气候凉爽宜人。
古人会根据天气调整穿着,选择轻薄透气的衣物,如丝、麻质地,有的甚至会“袒胸露乳”,如南宋《槐荫消夏图》中所示,以自然散热。
文人雅士通过欣赏山水画,进行“心游”,在精神层面上达到降温效果,是一种高级的精神纳凉方式。这就是我们说的心静自然凉。
古代已有藏冰技术,夏季会用这些冰块制作冷饮,如《周礼》中就有提到“凌人掌冰,以供祭祀宾客”,表明古人已知利用冰块制作冷饮品。现在有多地方夏季也会买冰块降温,如印度。
使用凉爽的材料制成的枕头和席子,如玉枕、竹席,能够帮助身体散热,改善睡眠质量。
在一些豪华的宫殿或园林中,会设计有水循环系统,模仿瀑布或流水,利用水的蒸发效应带走热量,营造凉爽的环境。
你还知道哪些避暑纳凉的好方法,欢迎评论区来留言。
来源:综合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