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短数个春秋,忆往昔,曾经少年骑竹马,回首已是白头翁。我们左右不了未来,但却可以好好把握当下。每天都要好好学习,认真工作,真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作为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作为企业员工,就要认真工作。
我们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烦恼,工作后,当领导对你提出无理的要求是你该怎么办?同样在古代如果大臣被皇帝提出了无理的要求时,他们又是如何解决的呢?西汉谋士陈平教给你如何见风使舵,化险为夷,让你的领导更加喜欢你!
一良臣则主,良禽择木
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聪明的鸟会选择合适自己的树干,而出色的臣子则会选择鲜明的君主去侍奉。对于西汉谋士陈平来说,他一生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选择了刘邦。说来话长,陈平早年家境十分贫寒,而且因为穷连老婆都娶不到。
虽然穷到陈平非常喜欢读书,家中的哥哥见他喜欢交游,就承担了家中所有的劳动工作。陈平只要一有时间就去交游学习,陈平为人十分正直,曾在村中社庙祭祀时担任社宰一职,因其分肉分的公平,得到了全村人的赞扬。
因为家中贫困陈平不得不去做一些零活,在一次丧礼上,富人张负一眼就看中了身材魁梧的陈平,还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陈平。陈胜吴广起义后陈平告别兄长投奔了魏王,但不久又投奔到了项羽麾下做了谋士。陈平不仅谋略出众而且识人很准,鸿门宴初次与刘邦相见,就犹如故人重逢。并在刘邦被项羽扣押咸阳时,一计声东击西将刘邦救走,为后面楚汉之争埋下了伏笔。公元205年因司马卯背叛项羽投降刘邦一事。
项羽迁怒于陈平,便投奔了项羽,但这个三次易主的陈平并不被众人认可,刘邦也拿不准陈平是个怎样的人,但在陈平的一番肺腑之言后,刘邦对他好感倍加,不断提升,陈平经历了三次易主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事实证明他的三次易主是正确的。
二六出妙计,安定天下
世人只知运筹帷幄的张良,却很少有人知晓六出妙计的陈平。陈平三次的易主决定了他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历史也再一次肯定了他的选择,相比谋士张良,谋士陈平却很少有人知晓,然而没人知晓并不代表不如别人。陈平和张良只能说是各有所长。
陈平六出妙计,其中一个反间计就解决了当时的荥阳之围,与此同时,还让项羽失去了一名优秀的谋士,七十五岁的范增被辅佐多年的项羽踢出了军营。最终郁郁寡欢,病死在彭城。陈平对于上司刘邦十分贴心,只要眼色到位,没有陈平看不懂的事。
并在关键时刻及时止损,在韩信要求称王之时,就是陈平在背后推波助澜。陈平凭借着敏锐的洞察,给予了穷途末路的项羽最沉重的一击,假封齐王韩信借力打力,冷静分析战局,十面埋伏,一计定江山。陈平也越来越被刘邦喜欢,现实就是如此,领导不需要经常提出问题的人,而是需要解决问题的人。
三见风使舵,留心大局
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以失败告终,草根刘邦逆袭上位。我们都知道西汉建立之初,刘邦之前分封的异姓诸侯王,纷纷叛乱,起兵造反。但都被刘邦一一镇压,晚年的刘邦越发的力不从心,唯一的牵挂就是他最宠爱的妻子,戚夫人和儿子刘如意。
但面对吕后的实力,又不得不痛下杀手,因为有人向刘邦进言,说吕后会在他死后联合妹夫樊哙对戚夫人母子不利。此时的刘邦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于众多兄弟的背叛,刘邦已再无勇气去相信樊哙,便在弥留之际命令陈平去杀樊哙。
做了一辈子的谋士,忠心奉主的陈平面对如此大局不得不为自己的后路做打算,对于刘邦的这条命,陈平采取的是拖延,樊哙是谁,是吕后的亲妹夫,刘邦死后,掌控大局的必然是吕后,所以杀死樊哙就等于与吕后撕破脸,又怎么会有陈平的好果子吃。
所以陈平一直再拖,结果没有等到这条命令传达出去,刘邦就一命呜呼了,陈平也因为这次完美的站队,过得了吕后的信任和喜爱,就是这短短的一念之间,就让陈平在鬼门间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还获得意外收获,试想如果陈平不懂得见风使舵和分析大局,也许在吕后的屠杀名单上就会多了一个名字陈平。
无论是古代的君臣还是现在的领导与员工,无非就是一个在服务,一个在享受服务,如果你是一个员工,那你就需要知道该如何去做好一名合格员工,你不一定要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但你最起码的察言观色一定要懂得。陈平的为臣之道,值得我们去深思一下。请谨记成功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做事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