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下午,清新区召开浸潭镇专场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镇村“百千万工程”推进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发布会介绍,2023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浸潭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围绕“特色山水康养小镇”、中心镇的发展定位,出实招、放大招、亮绝招,打好组织振兴、产业升级、创新突破、美丽经济、真抓实干“五张牌”,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浸潭落地见效。
其中,2023年,浸潭入围清远市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十强,年度共举办4场大型招商活动,签订框架协议的项目11个,签约总额约11.54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达9090.44万元、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4%;农业总产值达16.01亿元,同比增速41.27%。在典型村培育方面,浸潭镇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推动六甲洞村、白花塱村、五一村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清新区把2024年主题定为“百千万工程”提速年,浸潭镇将如何做好相关各项工作?发布会上,镇、村有关负责人一一详细回应。
镇域提速实现“七大突破”
2024年,浸潭镇以“百千万工程”提速年为契机,拼干劲、抓项目、促发展、惠民生,坚持稳中求进、抢抓机遇、奋楫争先,推动全镇加快实现“七大突破”:
坚持项目为王,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紧紧围绕镇重点项目抓好落实,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确保在新质生产力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推进麻竹笋和丝苗米产业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精心打造农贸综合市场,确保在特色农业产业上实现新突破;
对已纳入典型村的行政村持续巩固提升,对拟申报的行政村进行量身订造,确保在典型村培育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开展乡村绿化建设,统筹资源掀起党建引领乡村绿化建设“新热潮”,确保在绿美生态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奋力推动环镇路新建工程、农贸综合市场和万邦(清新)鞋业有限公司浸潭分公司二期厂房扩建,确保在固定资产投入上实现新突破;
加强美丽圩镇建设,促进圩镇扩容提质,服务好清远千影悦农旅度假区等文旅项目,确保在文旅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持续推广“和美积分”乡村治理积分制、数字乡村等基层治理新模式,持续打造乡村运营试点,大力发展乡村新业态,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实现新突破。
致力打造乡村绿化“浸潭样板”
发布会介绍,当前,浸潭镇高质量开展乡村绿化行动,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携手写好植树造绿文章,积极开展认捐认种认养、带头植绿护绿行动,持续擦亮“百千万工程”的生态底色,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浸潭样板”。
在工作过程中,浸潭镇着重分类施策,统筹结合。把乡村绿化工作与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动中药材、花卉苗木、经济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产出率,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繁荣“绿色经济”。
此外,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抓住春节期间外地村民、乡贤返乡的关键节点,通过“敲门行动”,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发挥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动员乡贤、“雁归”大学生、志愿者等力量,利用“四旁”“五边”开展植绿增绿,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村民齐心干的浓郁氛围,打造全员参与、共建共享的植树造绿美丽画卷,进一步提升乡村绿化的“面子”和“里子”。
强化典型村培育力度
作为浸潭镇的典型村代表,2024年,六甲洞村和白花塱村分别用好自身资源禀赋,发展农旅等特色产业,推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出新出彩。
六甲洞村在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三变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好用活借土地、借资金、借平台“三借”模式,致力打造村民、村委会、银行、企业等的多元利益共享共同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赋能加力。其中一组数据说明工作成效,该村统筹流转约50亩土地发展“虾稻共生”种养项目,土地年租金超3万元;统筹225亩土地和2600多平方米的闲置宅基地参与小华山景区发展,将村中9间民房改造成民宿,每年可获得土地租金8万元的保底收入和景区收入10%的分红收益;彭屋村小组整合村内宅基地3.03亩发展“七十三家房客”民宿项目,推动彭屋村经济合作社每年获得土地出租收入1.54万元和民宿项目年总营业收入1%的分红。
白花塱村通过整合土地,集约土地“增效益”。目前村中建有占地面积约2000亩的千影悦农旅度假区,与村集体达成“租金+分红”的合作经营模式,可为当地村民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切实提高村民收入。同时,该村还全力做好“竹文章”,紧抓市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引进了麻竹笋产业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计今年11月份建成,将进一步吸引村民扩种麻竹笋,提升当地麻竹笋粗加工、深加工能力,有效延展麻竹笋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并在带动村民增收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撰文】江绮雯 贺欢
【摄影】钟神锡
【作者】 江绮雯;贺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