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支部能力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避免重形式、轻走过场,保质保量。要落实学习教育制度,加强党员思想认识。基层党组织要密切关注党员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培育、提升和发挥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量。要细化监督管理制度,改进干部作风。
二是注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基层管理人才。要努力改善干部队伍结构。通过定向培养和双向选拔,把专业知识扎实、业务经验丰富的专业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关键岗位的责任人,完善基层党员队伍结构。
三是民生不是小事。一切都与人民的意志有关。1%的基层工作可能是人民生活的100%。因此,只有把老百姓的“烦恼”记在心里,把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掌握在手中,居民的“家事”才能处理好。这样,才能把基层工作做好、做得有效、做到心系民心。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前沿,群众工作的方法上、机制上必须拓展视野,大胆探索。由群众自己选出来的队伍来治理自己村的事物,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大家一起商量,将心比心,群众治理群众。在矛盾的化解中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才能赢得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遵循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实践,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本质,真正认识到基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