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小孩姐”,晋升国际象棋棋协大师!近日,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一小四年级学生马伊墨,在2025年全国国际象棋棋协大师赛(南宁站)中,以8.5分强势夺冠。在这场与500余名棋手同台竞技的比赛中,她凭借6连胜,成为全场首位晋升为“国际象棋棋协大师”的棋手。
马伊墨在比赛中。
全场首位晋级棋协大师选手
“站上领奖台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是,幸好没有放弃坚持下来了!”马伊墨说,赛前没有想到自己能拿到冠军,6连胜的战绩让她成为全场第一个从“候补棋协大师”晋级为“国际象棋棋协大师”的选手,这也让她备受鼓舞。“当时的目标就是晋级成棋协大师,把每盘棋下好,发挥出自己最高的水平。”
在参加南宁站比赛的一个多月前,马伊墨在海南站大师赛拿到了亚军,从亚军到冠军,这一个月以来她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心态,“越来越冷静了”。“这次在南宁站赢得冠军之后,我虽然表面平静,但是内心却特别激动,老师和队友们都夸我太棒了。”
在日常训练中,老师会让她“下快棋”模拟高压训练,确保在比赛中心态能越来越平稳。平时她也特别关注高手下棋的状态,不仅关注他们的棋局思路、学习他们的战术,还从他们的打法中感受高手下棋时的心态变化。
把输和赢都当做成长契机
刚开始学国际象棋的时候,马伊墨也是“坐不住”,那时她的家人不会强迫她一直坐在那里练,而是先带着她一起玩小游戏,看不同棋的不同走法等,让她在玩中慢慢找到兴趣。
练棋的过程很枯燥,偶尔马伊墨也会有不想练的念头。“但是每次取得一些成绩学校就会给我们颁奖、发喜报,让我们很有荣誉感,想到这里我就能找回动力。”马伊墨认为,在国际象棋的训练与竞赛过程中,她渐渐学会了面对失败、冷静思考、延迟满足,“毕竟要想很多步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每一次比完赛,马伊墨的都妈妈不会和她讨论输赢,而是把输和赢都当做成长契机,帮助孩子复盘,就像在考试中有错题一样复盘如何攻克难题。“这种尊重兴趣、注重过程的引导,很值得借鉴。”马伊墨的班主任曹力维老师说。
马伊墨的班主任曹力维老师。
“国际象棋训练没有耽误她的学业,她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每一科成绩在班级里都是名列前茅。”曹力维老师介绍,马伊墨在课堂上听讲全神贯注,课后会利用碎片时间来整理笔记、做一些作业,时间规划得很好。
曹力维老师还表示,她邀请马伊墨在班会作关于平衡热爱与学习的分享。“马伊墨这些真实的经历,可能会帮助到更多同学。希望同学们能像她一样,找到自己的热爱,不断突破自我。”
马伊墨接受采访。
面向全体学生开放30多个社团
“这不仅是马伊墨同学个人努力的成果,更是学校素质教育和特色社团建设的一次重要印证。”育才一小副校长李娜表示,该校依托“全国小学特色教育研究中心”学校优势,通过“特色课程+特色活动+特色队伍”三结合模式,为学生成长搭建多元平台。
育才一小坚持“公益普惠、自愿选择”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社团资源,每天保障30多个社团同步运行。这种大规模、常态化的社团布局,打破了“兴趣培养只针对少数人”的局限,真正实现“让有需求的学生都能参与,让有潜力的学生找到方向”。
目前,该校拥有全国特色项目足球、围棋,全国冠军队伍板球队,拥有省冠军队游泳队,市冠军队伍毽球队,体育特色项目十余项。除此之外,学校社团还涵盖了机器人、编程、航模等科创项目,美术、音乐、传统文化等文化艺术项目。
育才一小副校长李娜。
“马伊墨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家庭的支撑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家长不仅敏锐捕捉到孩子在国际象棋领域的兴趣与天赋,更用耐心陪伴与持续鼓励。”李娜认为,正是家校双方在育人目标上的同频共振、在成长陪伴中的同向发力,才为以马伊墨为代表的同学们搭建起“兴趣发芽、特长生长”的坚实桥梁。
未来,该校不仅会为马伊墨同学的国际象棋发展提供精准支持,也会为像马伊墨这样在各个领域有潜力有特长的孩子,提供个性化保障。“我们希望他们的成长经验成为学校特色教育的‘鲜活样本’。”李娜说。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伍曼娜
摄影:张玉泽
上一篇:原创 完成农心杯首秀的杨楷文九段为中国队添上一胜,下一局会全力以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