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丹灶镇举行了一场以“加快低空经济建设,提升南海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协商议政会,围绕南海区及丹灶镇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强链补链”展开深入探讨,提出多项可落地的应用场景与发展路径,为区域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明确方向。
作为佛山较早布局低空经济的镇街,丹灶依托良好空域条件,紧抓环两江示范区建设机遇,持续推进低空基础设施与应用场景建设,推动产业链要素加速集聚,逐步构建起以低空遥感、无人机研发、培训服务为代表的产业生态,为南海乃至佛山在低空经济领域树立了先行标杆。
11月21日,丹灶镇举行以“加快低空经济建设,提升南海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协商议政会。
厚植产业根基
丹灶低空经济走在前列
会前,来自各行各业的政协委员及与会嘉宾参观了佛山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云图”)的展厅、生产车间及飞行试验场,深入了解低空经济在应用场景、设备制造与系统研发等方面的实践与进展。
目前,丹灶已集聚了中科云图、众燊汇、健博通、凯际智能、广东能飞、小翼低空等一批低空经济相关企业,业务涵盖低空遥感网、无人机系统研发生产、专业培训与维修服务等多个领域。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等院校的参与,进一步强化了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与人才储备。
与会嘉宾参观佛山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中科云图专注低空无人机遥感装备的研发、生产制造及运营服务,其技术在基层治理、电力巡检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丹灶镇正充分利用其在安全应急产业和氢能产业方面的深厚积累,作为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协同优势。
在应用场景落地方面,丹灶同样走在全市前列。作为全国首个低空无人机遥感组网城市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的所在地,丹灶借助中科云图的无人机巢和自研无人机,结合“空天地”一体化平台赋能城市治理。此外,丹灶还积极推动低空经济在研发、培训、水上运动飞行俱乐部(如丹灶康园)等多种模式中实现场景落地。
随着行业快速发展,人才成为区域竞争的关键要素。丹灶在人才培养方面已形成优势。今年9月至11月,低空经济&智慧城市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无人机应用技术产业学院及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培训基地相继在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揭牌,为丹灶乃至南海低空经济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展望未来,丹灶将继续依托安全应急与氢能产业基础,加快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完善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具体规划包括申请政策性资金,建设低空应急氢能综合基地、evToL起降点、低空城市巡查网、应急消防网及医疗物流网等,持续完善低空设施网、空联网与航路网体系。
活动现场。
汇智聚力献策
推动产业协同与生态共建
面对低空经济发展的广阔前景与现实挑战,与会委员与行业代表聚焦场景拓展与产业协同,积极建言献策。
“低空经济‘未来已来’!”南海区政协委员、中科云图产投公司总经理徐朝朝认为,丹灶具备制造基础扎实、空域条件良好、产业集聚初显等优势。他表示,企业正探索将低空经济与氢能、安全应急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综合示范基地,并期待政府加大支持,推动低空经济在基层治理、应急保障、物流、文旅等场景规模化应用。
从技术前沿与行业趋势出发,广东能飞副总经理吴健提出,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法规完善、技术革新与龙头培育并举,聚焦物流、应急等场景落地。他结合多年培训经验强调,现代低空人才需兼具飞行技能、行业知识与数据处理能力,应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佛山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中,低空经济如何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在互动环节,针对南海区政协委员、广东安林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增光的提问,徐朝朝建议优化物流节点以提升配送效率、打通数据壁垒以增强治理效能。
“是否需要建立低空经济行业协会或联盟促进低空产业发展?”现场,南海区政协委员、联浦照明董事长杨乃田也抛出问题。吴健回应称,行业协会十分重要,可通过组织交流活动、筛选优质企业、共享技术资源,有效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南海区政协委员、丹灶镇党委委员关晓平认为,丹灶产业基础扎实,关键在于推动低空经济与现有产业发生“化学反应”,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他表示,接下来应加强低空经济产业延链强链与生态协同,持续推进起降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政策与资金方面做好保障。“构建低空经济生态需全社会参与。”他呼吁政府、企业与社会各方携手拓展场景、引聚资源,共同推动南海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陈雪婷
通讯员 麦盛彬 郭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