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1957年至1959年间创作了《射雕英雄传》,又在1959年至1961年创作了《神雕侠侣》,而在《神雕侠侣》完结不久,他又写出了一本《倚天屠龙记》,于是便有了“射雕三部曲”。
不过相对于前两作的关联紧密,《倚天屠龙记》的主线剧情是发生在《神雕侠侣》结束的数十年之后,此时的武林格局早已大变,正道有了六大门派,而邪派最强的则是明教这个组织。
可说来奇怪,其实此时的主要矛盾应该是中原群雄与大元朝廷的矛盾,然而明教却又是抗元的先锋,这自然是与他们教主的安排有极大的关联。
(杨过、阳顶天剧照)
所以当年阳顶天为何会顶着“魔头”的身份去对抗朝廷?
一、明教的变化
其实明教第一次被提及,并不是《倚天屠龙记》中,金庸早在《射雕英雄传》中就已经开始铺垫他们的故事了。
当年周伯通向郭靖提起那《九阴真经》的来历时,就提到一句:“徽宗皇帝只信道教,他知道之后,便下了一道圣旨,要黄裳派兵去剿灭这些邪魔外道。不料明教的教徒之中,着实有不少武功高手,众教徒打起仗来又人人不怕死,不似官兵那么没用,打了几仗,黄裳带领的官兵大败。”
从这里不难看出,这帮人在武林中没少作恶。
后来张三丰也提到过,这个组织是自唐朝开始就在祸害武林,口碑极差。
就连明教中人常遇春都觉得张三丰救自己,是有些不可思议的:“小人是事奉明尊的明教中人,朝廷官府当我们是十恶不赦之徒,名门正派的侠义道瞧我们不起,甚至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黑道中人,也说我们是妖魔鬼怪。你老人家明知我的身份来历,却仍出手相救,这番恩德,当真不知如何报答。”
(明教剧照)
但这也是奇怪的地方,到了常遇春加入明教之时,明教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那个无差别作恶的组织了,他们有了“主线任务”,即是推翻大元朝廷。
甚至杨逍都说过,阳顶天为了带领这帮兄弟抗击大元朝廷,都不惜与波斯明教为敌。
与其说是明教变好了,倒不如说是阳顶天改变了明教。
所以这阳顶天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何会有如此觉悟?
或许这事儿与他爹有关,那阳顶天的父亲,是连杨过也斗不过的一位高人。
二、杨过打不过的高手
提起杨过都打不过的高手,你会想到谁?
似乎放眼整本《神雕侠侣》,也没几个杨过打不过的对手,能与他叫板的,也就只有同为五绝的那几位了,当然,还有个金轮法王。
不过金轮法王最终是败给了杨过,而五绝之中,黄药师、一灯都年事已高,那老顽童虽然说是越老越妖,但年龄带来的身体机能的衰退也是不可逆的,所以久战之下,也难免会输给杨过,百花谷一战,他就被杨过的黯然销魂掌折服,所以他若真要与杨过斗到底,也不会是杨过的对手。
如此一来,也就只有一人有可能赢下杨过了,不卖关子,那人正是“北侠”郭靖,也是杨过敬爱的郭伯伯。
凭什么说郭靖强于杨过?
(阳顶天剧照)
很简单,就因为在同样是绝顶高手的前提下,郭靖的格局更胜于杨过。
别小看了这心系天下苍生的格局,当年周伯通就说过:“师哥当年说我学武的天资聪明,又乐此而不疲,但一来过于着迷,二来少了一副救世济人的胸怀,就算毕生勤修苦练,终究达不到绝顶之境。”
所以郭靖的境界,怕是要高于杨过的。
不过,这又与阳顶天有什么关系?
难道阳顶天是郭靖的孩子?
是的,还真有可能。
三、阳顶天的真实身份
金庸并未交代过阳顶天的身世,不过从他使用的武功,还有他的名字,再加上他给明教带来的改变来看,他完全有可能是郭靖之子,是的,他正是当年下落不明的郭破虏。
你可能要说了,这是胡扯,郭破虏早死了。
是,书中明面上写的确实是郭破虏与父母一同战死襄阳,但这里还有一个细节。
(黄蓉剧照)
那就是“郭破虏与父母一同战死襄阳”的消息是由郭襄传给自己峨眉派的那些弟子的,可问题在于郭襄当年也身在西川,她又如何会知道发生在千里之外的事?
所以对于襄阳城中发生的一切,郭襄也只是道听途说。
而当时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
“破虏,趁蒙古大军未到,你即日离开襄阳,那柄屠龙刀重达百斤,你若带着,多有不便,我会另觅合适人选保管,切莫耽搁。”黄蓉道。
郭破虏:“不……孩儿要与爹娘一起守城。”
“你要气死爹娘吗?为娘不是要你苟且偷生,而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眼下你留在襄阳不过是徒增伤亡,大丈夫要懂得能屈能伸。”
“可是……”
“不要婆婆妈妈,让蒙古人知道你是郭靖的儿子,也定不会放过你,当年你出生时,为娘给你姐姐起名‘郭襄’,你本该叫‘郭阳’,只因你们都在襄阳出生,可后来还是叫了‘破虏’,哎……这‘破虏’的愿望终是难以实现……”
(郭靖、郭破虏剧照)
黄蓉接着又道:“你要改名换姓,切莫让人知道你是郭靖之子,今后的日子,你得靠自己撑起一片天了,从今往后,你就叫‘阳顶天’……”
“阳顶天……吗?孩儿谨遵教诲!”
就这样,后来郭破虏听闻父母战死的消息,于是便以阳顶天的身份闯荡江湖,终于他在西域击败了几个明教中人之后,被推举为新一代的明教教主,于是便顺势带着明教中人抗击大元。
这或许就是金庸写出郭破虏这个角色的意义,同时也解释了为何阳顶天身为“魔头”,却一心抗元的原因。#搜星计划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