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造车新势力诞生至今,已经进入了稳定增长期。随处可见的电车,动辄大几万的月销量,整个发展趋势可谓一片向好。
然而,在其他新势力不断创新高的同时,曾位居新势力领头羊的理想汽车却交出了一份令人担忧的成绩单:10月交付31767辆,同比暴跌38.24%,环比下滑6.4%。不仅没有一款车销量破万,而且也被蔚来和小鹏同时超越。
要知道,前两年的理想汽车何等风光,牢牢占据着新势力销冠的位置。那时候,“蔚小理”中的蔚来和小鹏是追不上理想的,谁曾想到,这种情况在2025年底就发生了完全的转变,不得不感叹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
事实上,理想汽车的销量下滑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一场持续数月的“滑铁卢”。
数据显示,2025年6月,理想交付新车36279辆,同比下降24%,环比下降11.2%,创下自2024年3月以来的单月交付量新低,并终结了理想汽车连续14个月的同比增长势头。自此开始,理想开始展现颓势,7-10月分别卖出新车30731辆、28529辆、33951辆、31767辆。作为对比,销冠零跑汽车10月销量63724辆,是理想的一倍。
毫无疑问,从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的新势力销冠,到2025年的销量滑落,理想汽车正遭遇创业以来最严峻的市场考验。
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增程优势被填平是一方面。
众所周知,增程式技术曾是理想汽车发家的法宝,再靠着“冰箱彩电大沙发”,理想也在一众新能源车脱颖而出。可随着增程赛道的对手越来越多,理想也不稀奇了。
比如,曾经的优势战场——30万元以上新能源SUV细分市场,理想L7/L8/L9三款车型已经被问界M9、腾势N9等竞品分流,而且问界更是直接正面硬刚,从问界M5到全新问界M7、问界M8再到问界M9,问界的产品矩阵逐渐清晰,且每一款车型都精准对标理想的核心产品,这就让理想很难受了。更别提还有一众主打 “半价理想” 的车型也纷纷入局,以低价策略抢占增程低端市场,这一冲击直接影响到理想的销量支柱L6的表现。
除此之外,增程车的占有率本来就在下跌。数据显示,10月增程车批发12.1万辆,同比下降1.9%,零售同比下降7.7%,7-10月终端销量已经“四连跌”。而新势力中的纯电动与增程的结构占比,也从去年的49%:51%变为74%:26%。大环境的萧条,也是理性汽车销量不再理想的其中一个因素。
当然,眼看增程赛道越来越挤,理想也开始通过纯电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但这一转型充满坎坷。被寄予厚望的纯电MPV车型MEGA因造型争议,一直以来市场反响就平平。
作为理想纯电SUV系列的首发车型,i8上市后市场反应也很冷淡。超出消费者预期的售价、复杂的版本配置以及与重卡的碰撞争议,成了用户下订的拦路虎。尽管理想紧急调整战略并降价,但首发失利的影响已经造成。
紧接着在i6的上市中,理想才算是彻底放开了手脚。新车上市后,只发售了一个版本,价格直接与理想L6 Pro齐平,仅需24.98万元。不过在首个完整月,理想i6的销量也才5775辆,这成绩只能说不好不坏,毕竟对于想转型的理想来讲,还是没有打开局面。
只能说,在纯电这一赛道中,理想远不如在增程赛道这么如鱼得水。如今,它还面临着MEGA起火等负面舆论,无疑给整个纯电品牌都蒙上了阴影。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理想目前的问题就是,增程优势大幅缩减,而纯电赛道又没有能打的产品,所以它的销量才会节节下跌。而如今的理想,正处在关键的转型阵痛期,其当务之急已不仅是应对短期销量下滑,而是如何在技术路线转型、产品布局调整过程中找到平衡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