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围棋圈被一条重磅消息刷屏。 中国棋手廖元赫在第30届三星杯世界围棋大师赛决赛中,以2比0的比分干净利落地击败了同胞、志在实现三连冠的丁浩。 这场胜利,让廖元赫的名字首次刻上了世界冠军的奖杯。
但对于整个围棋世界而言,这场比赛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它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人们对一长串传奇名字的回忆,也让我们得以审视一个更为宏大的命题:在围棋的历史长河中,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而衡量王者的标准,又是什么?
廖元赫的这个冠军,拿得一点儿都不含糊。 他的晋级之路,堪称一条“巨鳄”通关之路。 在16强赛中,他遭遇了韩国围棋当下的第一人申真谞。 这场硬仗,廖元赫下出了气势,将这位强大的对手挡在了八强之外。
随后,在半决赛中,他又迎来了韩国棋界的另一位标志性人物朴廷桓。 结果同样令人振奋,廖元赫再次胜出,与丁浩成功会师决赛。 这已经是中国棋手连续第三年在三星杯的决赛舞台上实现“内部对决”,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围棋在当今世界棋坛的集团优势。
而失利的丁浩,同样实力超群。 他是2023年LG杯的冠军得主,加上此前获得的两项世界大赛头衔,手中已然握有三座世界冠军奖杯。 在与廖元赫的决赛之前,他先后击败了中国的檀啸和韩国的金志锡等好手,状态正佳。 但决赛的两盘棋,丁浩似乎未能找到最佳节奏,首局早早陷入被动,第二局虽奋力一搏,但最终还是未能扭转局面。
随着廖元赫的夺冠,世界围棋个人赛的冠军总数增加到了152个。 而最新的“世界围棋个人赛金牌总榜”也随之更新。 这份榜单,读起来就像一部浓缩的围棋现代史。
高居榜首的,依然是那个被称为“石佛”的男人——李昌镐。 他以18个世界冠军的惊人纪录,稳坐历史第一人的宝座。 在他的全盛时期,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世界棋坛,其统治力至今令人望而生畏。
紧随其后的是“不败少年”李世石,14个世界冠军见证了他天才的棋才和强大的胜负师气质。 李昌镐与李世石的双雄时代,是无数棋迷心中永恒的经典。
榜单的第三名,则引发了最多的讨论。 韩国目前的领军人物申真谞,以10个世界冠军位列第三。 但在这份榜单的注释中,特别用括号标注了“含有争议2冠”。 这意味着,在统计者看来,申真谞的10个冠军中,有2个来自于业内存在不同看法的比赛。
排在第四位的是韩国“围棋皇帝”曹薰铉,9个世界冠军记录了他对韩国围棋崛起的开创性贡献。
中国的“力战派”代表古力与曾长期占据中国第一人宝座的柯洁,同以8个世界冠军并列第五。 柯洁的8个冠军,大多是在其巅峰时期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获得,他曾是中国围棋对抗韩国势力的中流砥柱。
韩国的刘昌赫和朴廷桓同以6冠并列第七。 中国的丁浩以3冠独居一档。 党毅飞则拥有2个世界冠军头衔。 而新科冠军廖元赫,凭借这个沉甸甸的三星杯,正式进入了这份荣耀榜单,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冠。
那么,为什么申真谞的冠军会存在“争议”呢? 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涉及对世界大赛标准的界定。 在围棋界,并非所有带有“世界”字样的比赛冠军都会被所有统计机构或棋迷毫无异议地认可。
统计中提到的“有争议棋战冠军”,包括中环杯、世界智力运动会个人赛、世界智力精英运动会个人赛,以及从第5届开始计算的国手山脉杯(其冠军依次为朴廷桓、陈耀烨、卞相壹、申真谞、申旻埈、赖均辅、王星昊)。 此外,还有LG杯第29届(冠军卞相壹)和日本主办的最强棋士战(首届冠军申真谞)。
这些比赛之所以存在争议,原因各异。 有些是因为赛事举办届数少,稳定性不足;有些是因为参赛规模或选手水平未达到传统“世界大赛”的公认标准;还有些则是因为赛制独特,或主办方背景复杂。 因此,在进行严谨的历史排名时,一些统计者会选择将这些赛事单独标注,以呈现一个更受公认的核心世界冠军数量。
这就使得榜单的解读变得多元。 如果只计算毫无争议的世界大赛冠军,榜单的座次,尤其是现役棋手的排名,可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但无论如何,这份榜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坐标系,让我们能看到从曹薰铉、李昌镐,到李世石、古力,再到柯洁、朴廷桓、申真谞,直至丁浩、廖元赫这一代代棋手薪火相传的足迹。
廖元赫的这次夺冠,不仅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的突破,更是这条奔流不息的冠军长河中激起的最新一朵浪花。
体育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