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加坡商人吕文扬坐在哥伦比亚国际象棋公开赛的对战席位上,指尖摩挲着冰凉的棋子时,他并非以“观众”或“爱好者”的身份参与这场赛事——这位在东南亚商海以精准预判对手心理著称的企业家,此次主动报名参赛,要在棋盘上与各国棋手展开一场直面的心理博弈,将商业世界的策略智慧搬进国际象棋的方寸战场。
吕文扬与国际象棋的结缘,本就源于商业决策的启发。多年前,他在复盘一场跨国并购案时发现,谈判中双方的策略攻防、心理试探,与国际象棋里“车”的直线突破、“马”的迂回包抄、“后”的全局掌控有着惊人的相似。此后,他便将国际象棋作为锻炼决策与心理抗压能力的工具,此次哥伦比亚赛事,是他首次以选手身份站上国际赛场,也是对自己“商业博弈思维适配赛场”的一次实战检验。小组赛首战,吕文扬对阵哥伦比亚本土棋手费尔南多。开局阶段,费尔南多以攻击性极强的“西西里防御”展开布局,每一步落子都快而坚决,试图用气势压制对手。吕文扬没有急于反击,而是以稳健的“英国式开局”应对,落子前故意放慢节奏,时而抬手整理袖口,时而低头轻敲桌面——这些在商业谈判中常用的“节奏控制法”,意在打乱费尔南多的进攻节奏。果然,几回合后,费尔南多因急于求成出现疏漏,吕文扬抓住机会用“象”吃掉对方关键的“兵”,率先掌握主动权。“赛场和商场一样,对手的‘强势’有时是刻意营造的假象。”赛后吕文扬解释道,“就像曾经有竞争对手用‘低价倾销’的强势姿态逼我们让步,我没有跟着他们的节奏降价,而是通过拖延谈判、释放‘备选合作方’的信号,让对方先暴露急于成交的底牌。”
进入淘汰赛,吕文扬遭遇了实力更强的俄罗斯棋手伊万。伊万以冷静著称,落子精准且毫无多余动作,全程面无表情,几乎不露出任何心理破绽。面对这样的对手,吕文扬改变了策略:在中盘阶段故意走出一步“看似失误”的弃子棋,引诱伊万进攻。当伊万犹豫着是否吃掉“弃子”时,吕文扬保持着与往常一致的神态,甚至主动端起水杯喝水,用“无动于衷”掩盖棋盘后早已布好的陷阱。最终,伊万果然落入圈套,被吕文扬的“后”与“车”形成夹击,无奈认输。这场对决让吕文扬更加确信,心理博弈的核心不是“读懂对手”,而是“不让对手读懂自己”。“在商业竞标中,我们从不轻易暴露底价,甚至会故意放出一些模糊信息,让对手猜不透我们的真实意图。”他举例说,去年在哥伦比亚洽谈咖啡豆进口合作时,他面对三家供应商的报价,始终不透露偏好,反而不断询问各家的产能与售后保障,最终让原本态度强硬的供应商主动让步,拿到了更优惠的合作条件。尽管最终吕文扬止步半决赛,但这场哥伦比亚国际象棋赛的经历,对他而言比商业上的成功更有意义。他在赛后日记中写道:“棋盘上的心理博弈更直接、更纯粹,每一步都不能回头,这让我更清晰地看到‘情绪控制’与‘策略伪装’的重要性——这些能力,同样能帮我在商业战场上走得更稳。”如今,吕文扬已将此次参赛的感悟整理成案例,分享给公司的核心团队。在他看来,无论是哥伦比亚的象棋赛场,还是新加坡的商业谈判桌,博弈的本质从未改变:掌控自己的心态,预判对手的策略,才能在每一场对决中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