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恰逢此时,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首次访华,打破了过去半个世纪的外交惯例。这次高规格的访问,王后也一同随行,并没有带来“亲华派 vs 亲美派”的外交站队问题,而是体现了东南亚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现实选择。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带来经济收益和安全保障,才是他们最需要的“硬通货”。
事实上,在泰国的日常生活中,中国的影像随处可见。从水果摊上的榴莲,到游客众多的海滩,再到即将建成的中泰高铁,这一切都反映出两国关系日益紧密的现实。表面上看,这是贸易、旅游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简单结合,但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一条紧密的利益链条。
在经济层面,中国已经连续12年稳居泰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光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两国关系的深度。据统计,泰国出口到中国的榴莲和山竹,占其总出口的40%以上。换句话说,中国不仅是泰国水果的最大市场,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泰国农民和加工企业的生计。
这一联系不仅局限在单一领域。根据2025年数据显示,仅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游客就涌入了泰国800万人次,使得泰国旅游业实现了快速增长,收入同比增长了45%。
而令泰国民众更为激动的是正在建设中的中泰高铁。这条已经酝酿了十年的项目一旦落成,将彻底改变泰国的物流和经济格局。未来,泰国的货物通过这条高铁到达中国市场的时间,将从原来的三天缩短到8个小时,而且运输成本将减少40%。这不仅是一项交通革新,更是帮助泰国摆脱“陆锁国”的困境,为其融入更广阔的全球贸易打下基础。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方面的行动显得比较逊色。特朗普政府最近提出了一项贸易协议,宣称将为泰国等国家提供关税优惠。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大手笔”的慷慨举动,但实际情况是,协议中包含了购买波音飞机和进口美国农产品的条款,实际上就是“你给我下订单,我才给你减点税”的模式。
而且,美国的这些承诺往往只是表面文章,一旦局势变化,协议很可能随时被推翻。这种不稳定性让泰国这样的国家更加警惕。对于需要稳定和实实在在利益的国家来说,显然,中国所提供的务实合作和利益,才是最具吸引力的。
有观点认为,泰国的外交政策或国内政治选择常受到中美博弈的影响,但细看泰国的实际表现,就会发现这种观点未免过于片面。无论是过去的军事政变,还是近年的政府换届,这些政治事件大多是泰国内部权力交替的结果,而与泰国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以泰国的佩通坦家族为例,尽管有人认为佩通坦家族的领导风向可能偏向“亲华”,甚至有传言称是中方资源的支持推动了他们在泰国政坛的影响力,但事实证明,这些并没有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王室的外交代表,还是军方的对外政策,都展现出一致性:他们从未对中国的大项目,特别是中泰高铁提出明确反对意见。为什么?因为对政治精英来说,是否“亲华”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中国提供的务实利益能否带动泰国经济发展。
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环境通常比较复杂,时常面临紧张与摇摆,但这些国家在对外关系上却往往展现出务实的一面。就像巴基斯坦,无论政权如何更替,都与中国保持着稳固的合作关系。泰国作为东南亚的重要国家,自然明白,与其在中美之间游移徘徊,不如在表面“中立”的姿态下,最大限度地享受来自中国的投资和发展机会。
而这次泰王访华,也揭示了一个更加深刻的问题,那就是,除了经济利益,东南亚国家还在探索如何构建区域秩序和发展模式。尽管泰国的人均GDP相对较高,但国内治理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例如,犯罪、毒品交易和电信诈骗等社会问题,依然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在这些方面,中国与美国的应对策略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国往往通过军事手段强行输出其价值观,导致更多的冲突和不稳定。美国的这种做法,往往给当地的区域发展带来一堆烂摊子。
而中国的做法则更加注重合作。例如,中国与泰国计划联合打击电信诈骗,正是针对泰国当前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的合作方案。
在整个东南亚地区,中国和东盟的防务合作也在逐步深化。从联合反恐到灾害救援,合作涵盖了东南亚国家最迫切的安全需求。这种“雪中送炭”而非“添乱搅局”的模式,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成为他们依赖的区域稳定力量。
泰王此次访华传递的一个信息非常重要: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并非通过“拉帮结派”来争取支持,而是通过实际的红利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换取的。中国所提供的,不仅仅是赚钱的机会,更是一份让人安心的外部支持。而相较之下,带有“空头支票”色彩的美国策略,自然难以获得像泰国这样的国家的青睐。
这种合作模式正在改变东南亚国家的思维方式:与谁合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合作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中国继续秉持“不干涉、不强迫,但充满诚意”的合作原则,那么中泰关系,乃至整个中国与东盟的关系,都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说,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区域格局,正在悄然成型,而这一切正是合作理念胜利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