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9日报道法国《回声报》网站10月31日刊登题为《美国如何重掌全球核电主导权》的文章,作者是塞西尔·迈松纳夫,内容编译如下:
全球出口的反应堆,70%由俄罗斯建造;中国每年并网三到五台新反应堆,且成本仅为欧美的五分之一。面对这种态势,西方核电能否重返赛道?
美国已用一连串反击式决策应战并接连宣布:与日本达成1000亿美元协议,将在美建造西屋公司开发的AP1000核反应堆;费米美国公司与韩国现代工程公司合作,在得克萨斯州再建四座AP1000核反应堆;重启南卡罗来纳州V.C.萨默项目(该核电项目因预算超支和当年的东芝-西屋破产于2017年被搁置)。这些举措勾勒出一条连贯战略,围绕四大必要条件展开,以打造能与中俄抗衡的具有竞争力的核电产业:大规模资金支持、健全产业供应链、有效应对人力短缺、雄心勃勃的建设计划。
美国的第一招:融资上“公私合营”。政府绝不想独自承担核电的财政包袱。V.C.萨默项目就是范本:加拿大基础设施巨头博枫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达1万亿美元)承诺掏27亿美元现金,为运营商减债并续建2017年搁浅的两台机组,纳税人无需多掏钱。与日本的合作也按此逻辑:东京拿出最高1000亿美元支持西屋项目,资金经华盛顿“导流”,再由博枫资产管理公司和西屋公司的股东加拿大矿业公司整合运营。同样,谷歌与新纪元能源公司签下25年购电协议,重启2020年因不敌天然气而停机的艾奥瓦州杜安·阿诺德能源中心。
第二招:在“理念相近国家”间打造全球供应链。讽刺的是,鼓吹“美国优先”与“能源主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如今却要在经合组织框架内四面结盟。与日本合作,通过三菱重工和东芝锁定关键部件和子系统;与韩国现代建设公司签约,把韩国“按时按预算”建核电的绝活带进美国。这些都是西方久违了的“奢侈品”。
第三项重点,亦不容小觑:标准化。美国如今重新发现了法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掌握的道理:要想建得快、建得便宜,就必须采用统一型号、成批复制。华盛顿决定把AP1000作为大型反应堆的唯一设计,目标是用六年时间、以每兆瓦时60美元的成本完成建设。复制机器已然启动。这种标准化尤其有助于弥补西方的结构性劣势。
第四招:与科技联盟。目前,核电迎来了一个重量级盟友:数字技术。称其为“与科技的战略结盟”并不夸张。微软、谷歌、亚马逊、甲骨文,它们都需要核电来为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供电。它们要的是全天候、100%可用的巨量电力。反过来,西方核电也必须用数字工具(数字孪生技术、云计算、算法优化等)来弥补“工时不足”的短板。那些主张限制数字产业的人士应当警醒:别把科技当成传统“实业”的对手,也别把它贬为美国制造的泡沫。人工智能正是助力深陷生产力困境的传统行业彻底变革模式的工具。核电赋能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反哺核电,此乃制胜组合。
未来十年,世界各国将在核电行业一决高下,这场较量无论有没有欧洲都会展开。因此,欧洲必须从今天起就融入美国正在构建的战略。在能源领域,核电正是欧洲的“舒适区”(它是欧洲大陆第一大电力来源),且与水电同为低碳技术领域。美国在经合组织范围内构建的国际生态系统战略昭示:核电从来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而是一个过于复杂的产业,即便强大如美国,也无法独自全盘掌控。(编译/赵可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