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亮 图、2025杭州公开赛
笔者认识一位长者,始终对当年与他一起去云南出差同事的作为忿忿不平。
恰逢泼水节,身在西双版纳的长者提议去泼水节现场玩一把感受傣族风情,却被同事一句话噎了回去:“有撒好玩的,回家后你和我拿着脸盆对泼不就行啦?”团队精神极强的长者只能作罢。
随后当他们来到昆明,长者提议去西山并特意向其介绍龙门石窟石像的特色,该同事还是搬出家乡寺庙也有很多佛像西山没什么稀奇来败兴。
有着一位如此奇葩的搭档随行,长者的云南之行几乎与“观光”无缘,彻底变成工作之旅。现在,长者只给自己安排周边一日游的行程,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早已不在其旅游雷达屏上显示。这也是他鄙视那位同事的理由,他一再表示:“那么好的机会,体力、时间、资金都充足,名山大川你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到其妙处,楞是什么都没瞧上。”
长者的遗憾让我感叹之余,也明白球迷去现场观赏比赛的动力。
喜欢宅的球迷或许会说,科技这么发达,电视、网络、手机可以让你360度无死角地看到比赛每一个画面,3D、VR更可以给你带来现场观赛体验,有必要去现场吗?费钱费力不说,高尔夫球场那么大,你还会错过很多精彩时刻,不像电视直播那么全面。
技术为球迷带来更多选择,但现场观赛体验永远无可替代。凤凰城公开赛每一年都在刷新的观众人数以及美国大师赛的一票难求等现象一再说明这一点,汇丰冠军赛决赛轮的人龙也让业内人士津津乐道。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来到现场无须像当年《夏洛特纪事报》的一位记者首次来到奥古斯塔报道时攀上第一洞发球台双膝跪地亲吻发球台那样虔诚,太过仪式化、神圣化反而会将很多不明真相观众吓跑。但现场特有的参与感,尤其是像凤凰城公开赛第16洞那种开放热烈的氛围带来的感受与你隔着屏幕的差异绝不止那么一点点,即便你对着屏幕扔100个矿泉水瓶也没有在现场吼一嗓子来得爽快。
现场步步跟随天王天后走完18洞,你可感受着其状态起伏,对他们评头论足。
能够参加美巡赛、LPGA的球员都身价百万,巨星更是亿万富豪。尽管早已实现财务自由,但他们依然以最职业的状态在你面前展现球技,他们在判读风向、果岭、球道时的情形你都一眼入帘。这种服务精神值得欣赏。
在此基础上,你还可以和好友在某个洞或某一轮为自己追随的球员押注,小赌怡情。此外,赛事现场也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它不仅属于球员,同样属于现场观众,你可以其他粉丝一起穿着特制的款式出镜为球星打CALL,更有甚者我们还屡屡见到球迷现场裸奔的场面,那些玩家不来到现场绝对是无法演绎的。
退一万步说,现场永远都是没有时差的,你无需熬夜等冠军出炉,真正的所见即所得。
总之,当天王都在一号线,你还犹豫什么,赶紧来现场观赛才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