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想得到别人的好意,首先要付出真心和行动。想让员工既听话又能干,就必须给他们足够的薪酬,否则再多大道理都是空话。你想让人勤奋、忠诚、奉献,可不提供合理的物质回报,这根本不可能实现。
明朝皇帝能让阉割后的太监对自己忠心耿耿,是因为他们得到了“足够的骨头”——利益和保障。相比之下,朱元璋和朱棣对大臣和武将的待遇,却让人心寒。
1. 卸磨杀驴:开国时的兄弟们一同出生入死、分享荣辱,但朱元璋建立皇位后,却残酷诛杀当年的战友。这种忘恩负义,注定让后世大臣也不再对皇室绝对忠诚。
2. 廷杖制度:明朝废除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朱元璋为了彰显权威,当众打官员,不经司法审判。士大夫失去了尊严和骨气,逐渐变成唯利是图、服从强权的奴才,而这样的群体往往成为帝国的掘墓人。
3. 薪资过低:文武官员的努力是为了高官厚禄、光耀门第,但朱元璋和后代皇室将大量财富集中于自己和子孙,而官员的俸禄微薄,连温饱都成问题。这让忠诚变得有条件,大臣们自然会心生反感。
4. 灭你十族:朱棣夺权后,对忠良大臣及其家属实施惨无人道的屠杀和侮辱。杀人可以,侮辱人格却彻底伤了臣子的心,使他们明白忠诚有时并不值得。
5. 厂卫制度:锦衣卫、东厂这些特务机构监视官员,使他们不敢自由工作。长期受监控的人,心中难有真正忠诚。
6. 阉割孟子:朱元璋删除了孟子中“民为贵”的经典内容,宣扬利于皇室统治的理论。聪明的大臣自然看得清皇室的自私与虚伪。
7. 推崇理学:朱元璋大力宣扬程朱理学,把精英变成追逐利益的“小人”。士人见到虚伪的圣贤,被迫学会说假话,这让整个社会道德风骨受损。
8. 诛杀于谦:一代忠臣于谦被满门抄斩、碎尸万段,尽管后代恢复名誉,但生死已成定局。这种杀鸡儆猴的手段让人心生畏惧,但也让忠诚更加脆弱。
9. 屠杀戚家军:戚继光的戚家军立下赫赫战功,却因人数有限、利益受压,被朝廷清算。这种做法让有能力的将领和部队心灰意冷,不再信任皇室。
10. 父债子还:朱棣之后,明朝皇帝多非正常死亡,朱祁镇、朱厚照、天启等人死法诡异。纵然勤恳的大臣家中堆满金银,也无法挽回忠诚的丧失。这一切都是皇室自己作下的因果。
总之,明朝的文武百官之所以不忠,是因为皇室长期压榨、侮辱和监控他们,忘恩负义、自私残酷的行为让忠诚变得奢侈。天下之理很简单:你想让别人为你付出,就必须先给予尊重、待遇和保障,否则任何忠诚都是虚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