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10月24日讯(记者 滕一郎)10月24日,福州市政协人资环委联合鼓楼区政协,围绕“强化内河保洁补生态短板,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养老产业”主题,在市政协委员联系点中华福馆内举行微协商活动。
当日,中华福馆内氛围宽松、互动热烈,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的同志积极为推动解决内河保洁问题短板、优化养老产业营商环境等问题互动交流、建言献策。
市政协常委鲍习羽在会前调研了新西河、陆庄河、安泰河等市内主要河道及周边,发现存在落叶、垃圾清理不及时,栏杆、绿化带损坏等问题。“请问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该区域环境保洁与设施维护工作?”鲍习羽问道。
“我们已督促属地环卫部门严格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全面强化日常保洁与巡查,保洁时长不低于16小时、快速保洁每半小时一次。”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回应道,将加大对重点河段的保洁力度,并持续跟踪内河保洁成效,推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市政协委员郑凌劼认为应从源头整治水体异味问题,建议通过在雨污合流排口设置临时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推进老旧小区雨污源头分离改造、为截污井排气口加装双层除臭井盖等方式,提升城市水环境治理成效。
对此,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回应道,将采取多极化、分步骤的系统性措施,从末端处理到源头分流,全面提升治理成效。将因地制宜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并科学选择处理设备和处理工艺。从管网梳理、立管优化及地下管网改造、泵站协同与运行优化、雨水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对老旧小区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组织开展研究,推动引进新型井盖,为截污井排气口除臭。
市政协委员袁冬洋关注如何加快推进“高水高排”工程项目建设、早日实现不间断生态补水功能,以此通过治水冲污提升内河水质。
对此,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水高排”工程为福州市重要的防洪排涝和生态补水工程,已于今年4月8日实现全线贯通。市水利局将持续推进工程攻坚扫尾,逐项细化剩余工程量,指派专班开展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实时跟踪节点目标和施工进度。同步攻坚推进五矿泵站、五矿控制闸、电力系统等配套工程建设。结合城区补水现状,优化剩余补水管道方案,尽早实现内河生态补水。
委员们还针对社区养老工作开展讨论。市政协委员陈锦阳建言“督促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早日实现结算养老机构政府补贴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相关养老企业能够安心经营,更好地为福州发展贡献力量”。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符合支付条件的项目均已按流程向市财政局申请拨付下达资金。市民政局还将通过建立资金执行跟踪机制、将养老服务转移支付资金结算情况纳入养老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内容中、与市财政局会商打通资金拨付关键环节等方式,强化市级养老服务资金管理效能,推动资金规范高效使用。
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微协商活动意义深远,“强化内河保洁、补齐生态短板”事关绿色发展的生态根基,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养老产业”关乎银色经济的未来布局,是积极回应民生关切的关键举措。希望有关部门锚定生态品质提升目标,系统攻坚水环境治理难题;聚焦营商环境优化重点,高效推进养老补贴结算工作。希望委员发挥优势持续监督,凝聚民生改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