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对贾母和王夫人的态度差异,是她作为贾府管家奶奶生存智慧的集中体现,背后是深刻的情感亲疏、利益考量和性格投契。
简单来说,王熙凤亲近贾母,是因为贾母是“现世的靠山和快乐的源泉”;她疏远王夫人,是因为王夫人是“严肃的上级和潜在的权力威胁”。
1、权力的唯一源泉: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是最高权力的象征。王熙凤的管家权,表面上是王夫人任命,但她的地位稳固和受到的宠爱,根本在于贾母的喜爱和支持。讨好贾母,就是巩固自己权力的根基。
2、情感与性格的深度投契:
相似的幽默感:王熙凤和贾母都是聪明、风趣、爱说爱笑的人。凤姐的俏皮话、诙谐段子,总能逗得贾母开怀大笑。她们是真正的“知音”,在精神上是同一类人——享受生活、喜欢热闹、欣赏聪明伶俐。
“我们娘儿俩”的亲密:王熙凤在贾母面前可以撒娇、可以开玩笑,甚至可以“骗”老太太的钱(比如打牌时),这种互动充满了祖孙间的亲昵和温情。贾母是她情感的慰藉和展示个人魅力的最佳舞台。
3、直接的赏识与回报:贾母从不吝啬对凤姐的夸奖,称她是“猴儿”、“泼皮破落户”,这些昵称背后是极高的赞赏。这种直接的肯定,让凤姐有巨大的成就感和安全感。
1、纯粹的上下级关系:王夫人是凤姐的亲姑姑,也是她的直接上级。这种关系本身就带有审查和监督的意味。王夫人将管家权交给凤姐,自己退居二线,但并非完全放手。凤姐向她汇报工作,需要谨慎小心,不能出错。
2、性格与价值观的迥异:
一个活泼,一个沉闷:王夫人被描述为“木头似的”,吃斋念佛,性格沉闷古板。她欣赏的是像薛宝钗那样“稳重和平”的大家闺秀,对王熙凤的张扬泼辣、锋芒毕露,内心未必完全认同。
信任的限度:王夫人对凤姐的信任是有条件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抄检大观园”事件,王夫人受了王善保家的挑唆,绕过凤姐直接下令,并且亲自坐镇。这表明在关键时刻,王夫人并不完全信任凤姐的判断和权威,她们之间存在着权力的裂隙。
3、潜在的利益冲突:
未来的权力归属:王夫人真正的未来指望是自己的儿子宝玉和未来的儿媳。凤姐再能干,终究是侄媳妇,是“外姓人”。王夫人内心属意的未来管家,很可能是宝钗。这种微妙的竞争关系,凤姐未必感觉不到。
血缘的亲疏:虽然都是王家女儿,但“姑妈”和“母亲”是不同的。王夫人的核心利益是自己的子女(宝玉、元春、贾珠),而凤姐的核心利益是自己和贾琏的小家庭。当利益发生冲突时(比如凤姐放贷的事若被王夫人知道),王夫人很可能会站在家族规矩一边。
王熙凤的选择,体现了一个精明管理者的顶级智慧:
对贾母,是“情感投资”:她通过提供情绪价值(逗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卓越的办事能力,牢牢绑定了贾府的最高权力者,为自己的地位买了一份最可靠的“保险”。
对王夫人,是“职业经理人”的姿态:她保持尊重,汇报工作,但不过分亲昵。她深知与这位严肃的上级保持一定距离,才是最安全的选择。过于亲近,反而容易暴露缺点,引发猜忌。
因此,王熙凤亲近贾母而疏远王夫人,并非简单的个人好恶,而是基于对贾府权力结构、人际关系和自身利益的深刻洞察后,所做出的最理性、最利己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