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的贵阳国际马术运动中心座无虚席。贵阳市南明区建华实验小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共建校)825名学子、19个班级全员集结,一场属于少年的马术盛会在此拉开帷幕。
比赛现场。
看台上,学子们按班级整齐就坐,通道旁满是踮脚观赛的身影;赛道边,欢呼声、加油声裹着马蹄声回荡半空,将“热闹”与“感动”深深刻进每个成长瞬间。
5年蝶变:校企携手,圆“全员骑士梦”
时间拉回2022年9月,彼时仅有1个班29名学子初探马术;如今,在中国铁建地产贵州公司与贵阳市南明区教育局的携手搭建下,全国首个“社区+马术中心”复合型模式落地,19个班的孩子们步行就能抵达训练场地,无需奔波。社区居民路过时纷纷驻足感叹:“这么多孩子一起玩马术,真有活力!”作为学校共建单位,中国铁建始终秉持“见证美好教育,赋能成长未来”的初心,与教育部门共同培育英才,这场运动会正是推动体教融合、涵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生动实践。
开幕式上,中国铁建地产贵阳铁建城项目董事长罗强望着满场熙攘的学子,动情说道:“从29人到825人,从1个班到19个班,马术并非仅驭马之技,更含礼仪之雅、意志之坚、责任之重、协作之魂。我们不仅要让孩子爱上马术,更要让社区因这场少年盛会热闹起来,让‘以体育人、以美化人’的教育理想落地生根!”
比赛现场。
作为中国马术深耕者、西南马术拓荒人,贵阳国际马术运动中心院长黄祖平虽未亲临现场,却始终牵挂着这片赛场,他特意为本次盛会送来寄语:“我走过奥运、全运赛场,却从未见过以学校运动会形式让全员825名孩子同场参与马术比赛的热闹场景,这份活力让我格外惊喜!愿你们真正爱上马术,带着这份热爱,未来为贵阳马术开辟一片全新天地!”
贵阳市南明区建华实验小学副校长邓涵轶也笑着指了指看台:“今天,每一位同学无论是赛道上的参赛者,还是看台上的助威者,都是这场运动会的主角!你看,学长帮学弟学妹占好观赛位,同学给跑累的队友递水——马术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运动,这份互助正是我们想传递的协作精神,也是学校与社区拧成一股绳的温暖。”
赛场高光:速度、协作与勇气的碰撞
小马接力:赛道上的热血冲刺。
“各就各位——跑!”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小马接力冲冲冲”环节瞬间点燃全场。19个班,每班40名学子攥着彩色小假马玩偶,在赛道上来回接力。
有人迈着小短腿往前冲,脸蛋涨得通红,看台上前排的同学立刻挥着手牌喊“加油!别着急”;有人接过玩偶后全力加速,同班同学扒着看台栏杆大喊“跑快一点!超过隔壁班”,连邻座班级的孩子都跟着帮腔;还有班级默契十足,交接时一个眼神就完成配合,赛道旁的人群里爆发出一波又一波欢呼。
比赛现场。
“我们班最后一棒超给力!”一名学子跑完后,拉着同学的手蹦蹦跳跳,额头上的汗都没擦:“大家都在喊加油,我跑得比平时快多了!”19个班的队伍都拼尽全力,有人摔倒了立刻爬起来,有人为队友落后着急得直跺脚,却始终没人放弃——赛道上的奔跑,是学子们体育精神最鲜活的展示。
装备寻宝:细节里的协作力量。
“听我指挥!你找汗垫,他找羊毛垫,找到后立刻来备马区!”“小马装备寻宝赛”现场,人潮围着各个小组。
值得一提的是,建华实验小学拥有专属的小学马术队,队员们从一年级便开始系统学习马术课程,部分成员已升入三年级。此次活动中,他们全员化身为“备鞍队长”,身着笔挺的骑士服、佩戴着象征身份的专属袖标,蹲下身给同班同学细致讲解:“汗垫要贴紧马背,别放反了”“肚带要慢慢系,别勒到小马”。
比赛现场。
现场,“备鞍队长”们或手把手教同学辨认装备、指导铺垫技巧,或提醒同伴“小心脚下装备”“别漏放汗垫”,低年级孩子也踮脚递工具;大家分工明确、配合紧密,既落实了“爱护马匹、团结互助”的精神,也诠释了“精益求精”的态度。
精准控马:勇气里的成长印记。
“小骑士精准控马赛”环节,全场目光都聚焦在赛道上:有人在教练陪伴下,握紧缰绳让马匹平稳过杆,哪怕紧张得手心出汗,也坚持完成全程,看台上立刻响起整齐的掌声;有人独立控马,避开障碍时,人群里有人小声喊“好样的!稳住”;还有人节奏把控娴熟,过最后一根地杆时,全场的欢呼声差点盖过马蹄声。
“我第一次一个人骑马上场!”一名学子赛后说,“听到班上同学在人堆里喊我的名字,我就不害怕了!”即便没拿到名次,孩子们也笑着摸了摸马匹的鬃毛——对孩子们而言,在825名同学的注视下站上赛场,克服紧张完成比赛,就是对“意志之坚”的最好践行,也是最大的胜利。
比赛现场。
颁奖时刻:荣誉与成长同行。
当比赛成绩在大屏公示,原本喧闹的场地瞬间安静下来,颁奖仪式在嘉宾登场时再度爆发出热烈掌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王德君校长及各位专家、内蒙古农大职业技术学院兽医系主任李国俊和2025中国马业协会·香港赛马会大学生马场职业技能竞赛,“马上精彩”策划方案大专组个人团体双冠军张沁儿的团队、贵阳国际马术运动中心总经理韩晟、贵阳市马术运动协会筹备组组长李宏亮等嘉宾走到台前,为19个班的获奖代表颁奖。
获奖的孩子们挤在领奖台前,笑容格外灿烂:有的班级捧回“小马接力冲冲冲”一等奖,拿到按人数核算的马术课名额时,全班同学都站起来欢呼;有的小组赢得“小马装备寻宝赛”奖励,组长特意把证书举高让身后的同学看清;还有“小骑士精准控马赛”的学子接过绶带与证书,台下的同学立刻挥舞着手呼应——孩子们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氛围里收获荣誉,更收获了成长,满场都是少年人的朝气与喜悦。
温情落幕:一根胡萝卜的双向奔赴。
颁奖仪式落幕时,天色已暗,马术中心的人群渐渐散去。不少家长早已收拾好背包、牵起孩子的手,准备踏上回家的路。就在这时,参加“小骑士精准控马赛”的孩子们突然停下脚步,攥紧了手中那份特殊奖品——一根新鲜的胡萝卜,仰着小脸对家长说:“等等,我要先把这个喂给陪我比赛的小马!”
家长们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松开手。孩子们立刻攥着胡萝卜,快步奔向马房。马房外他们踮起脚尖,隔着围栏轻轻呼唤马匹的名字,待马儿靠近后,小心翼翼地将胡萝卜递到马嘴边。看着马儿慢慢咀嚼,还忍不住轻轻摸了摸马的鬃毛,小声说:“今天谢谢你呀,陪我跑完了全程。”这份赛后的惦念,比任何荣誉都更动人。这根小小的胡萝卜,不仅是对马匹的感谢,更藏着孩子们“爱护生命、懂得感恩”的真心。
建华实验小学副校长邓涵轶望着眼前的场景,感慨道:“从学校最初只有一年级29人接触马术,到如今825名学子全员参与的热闹场面,这一路的变化,是校企携手的成果,更是孩子们成长的见证。”
比赛现场。
作为本次盛会的专业马术主持人,雪飞老师也难掩激动,拥有20多年马术领域经验的他,见过无数赛事与运动会,却直言:“传统运动会往往只有部分学生上场参与,其余学生只能在场边观望。但这次不一样,学校马术队成为了核心纽带——队员们以‘备鞍队长’的身份带动同学了解装备、熟悉规则,800多名小朋友无论是否骑马上场,都能在接力、寻宝、控马等环节里找到自己的角色,真正全员参与其中。大家在协作中感受马术运动的独特魅力,在竞技里体会‘礼仪、意志、责任、协作’的体育精神,这种打破常规的模式,让体育的快乐传递到了每一个孩子心里!”
从29人到825人,从1个班到19个班,从座无虚席的热闹到一根胡萝卜的温情,建华实小的马术运动会,早已超越了赛事本身。未来,19个班的孩子们会带着这份热爱与感恩继续前行,让“礼仪之雅、意志之坚、责任之重、协作之魂”,在社区里慢慢发芽、绽放出更美的花。(文/图 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