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记者 田洁
“北京的青训体系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从4岁开始接触冰球,到12岁前后持续在俱乐部训练和打青少年联赛,这段时间不仅让我掌握了基本技术,也让我逐渐建立起对冰球真正的热爱。”如今正在北美职业冰球联盟(NHL)征战的王浩西表示,他孩童时期在北京踏上冰球之路,从冰球中感受到了纯粹的热情,并积累了一些珍贵的比赛经验。在今年7月结束的全国青少年男子冰球锦标赛(U18)上,王浩西回到北京市,帮助球队获得冠军。“只要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回来为北京队效力。未来,我希望能有机会披上国家队战袍,为中国队出战世界比赛。”王浩西的成长经历以及所创下的目前中国冰球运动员在世界顶级冰球职业联赛选秀中最高顺位的纪录,激励着更多北京青少年冰上追梦。
之后,随着北京男子冰球U12队10月在全国比赛中夺冠,北京冰球在今年首次实现了全国青少年冰球锦标赛(U系列)男、女全部7个组别的金牌大满贯,这7块金牌分别来自男子U18、U16、U14、U12组以及女子U18、U16和U13组。尤其是在男子4个组别中,北京冰球队均派出了两支队伍参赛,分别在U18组别包揽冠亚军、U16组别收获冠军和第四名、U14和U12两个组别都收获了金牌和铜牌,足见北京冰球各年龄段人才济济、后备力量充足。
值得一提的是,补足北京青少年冰球金牌大满贯的最后一块拼图,是U18女队在今年全国比赛中首度获得的金牌。在男子冰球的带动下,北京女子青少年冰球的水平也跻身全国前列。
而在成年组层面,自2020年在云南腾冲首夺全国男子冰球锦标赛冠军,至今年北京队实现了“五连冠”。
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各界支持,“后冬奥时期,北京冰球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包括学校、俱乐部等各方面的支持才建立起现有的北京冰球体系,再加上家长们的投入才能有今天的成绩。”
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和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是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十余年来一直坚持打造的两大青少年冰球赛事,每年能够进行千余场比赛,使青少年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更快成长。据专门负责协会青训工作的运动总监杨有科介绍,虽然北京冬奥会后冰球热潮有所回落,北京冰球也受到影响,但是通过积极拓展比赛渠道,加强区域间交流,特别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等青少年队伍进行交流,北京青少年冰球运动员注册人数今年已超过3000。“冰球比赛非常重要,就像催化剂,孩子们在比赛中得到快乐,同时也能更快提高技战术水平。”杨有科说,由于北京冰球、特别是男子冰球整体水平高,因此在全国性比赛中通常能够报名两支队伍,“一支我们是力争拿金牌的,另一支主要是锻炼队伍、让孩子们享受参加比赛的过程。”虽然并不以成绩为目标,但是“二队”也都取得了不俗战绩。
在各年龄段中北京年轻球员明显占优,使得他们也获得了代表国家队出征国际大赛的机会。连续三届U20男冰世锦赛和连续两届U18男冰世锦赛,出战的中国队均以北京队为班底。在U18男冰世锦赛,中国队去年在乙级B组夺冠升组,今年在乙级A组摘得铜牌,这样的成绩,让北京逐渐呈现出一种逆势而上的冰球氛围。
不仅提供比赛平台,协会还积极将优秀球员推荐到国外打球,在学生球员和家长们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海外球员”已成为北京冰球社会化培养的重点体现。
2010年出生的张洛旖为了更好地兼顾学习和打球,在一年多前去到加拿大,在今年代表北京队参加了U18和U16两个组别的全国青少年女子冰球锦标赛,都取得了冠军。“无论是协会领导,还是教练和领队们,都给了我们和孩子很多支持和鼓励。”张洛旖的妈妈说,“不仅在冰球方面,包括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和成长,也提供了很多机会、意见和建议,譬如在国内的高水平比赛、海外的俱乐部交流上,给了我们最大的帮助和动力。”
来源: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