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它既是非遗项目数量位居全省前列的千年古城,也是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全国围棋之乡”称号的国家级荣誉城市。漫步潮州,指尖触到的是潮绣上金线的细腻,目光掠过的是潮州木雕里镂雕繁复的匠心,鼻尖萦绕的是牛肉火锅滚沸时的醇厚鲜香。
从非遗技艺的巧夺天工,到市井烟火的活色生香,潮州的每一寸肌理,都镌刻着独有的文化密码。而在这些熠熠生辉的文化符号中,还有一颗沉静的“棋子”,它藏着潮州的风雅与智慧,与潮州文脉共生共长。
千年文脉育棋魂,赛事普及双驱动
自唐宋起,潮州便是中原文化南下的重要驿站,韩愈治潮兴学,理学在此萌芽,文人雅士接踵而至,围棋这门承载着东方哲学的技艺,也随之在韩江两岸落地生根。彼时的潮州,书院林立,弦歌不辍,文人墨客在吟诗作对、品茗论道之余,常会于书斋之中、亭台之上摆开棋枰,黑白对弈间,既是智力的交锋,也是心境的修行。
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成为潮州围棋现代发展的底蕴。1986年,潮州市围棋协会成立,依托于历史文化的牵引和围棋专业人士们的热情,潮州的围棋事业不断壮大。“围棋进校园”自2000年伊始就不断深入推进,截至2004年,全市已有近100所学校和幼儿园开设围棋课。
围棋在潮州校园普及率极高
据不完全统计,潮州每年都有超过两万名青少年参加围棋普及学习。市级少年儿童围棋锦标赛已经坚持举办了35届,参赛规格屡创新高,已经成为富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迄今已有超过5万名青少年参与。潮州市围棋协会秘书长陈瑾告诉羊城晚报记者,“2024年,市少年儿童围棋锦标赛赛升级为“奔跑吧·少年”品牌,正式形成了“赛事 + 普及”的立体发展体系。”
潮州围棋人口也不断取得实质性突破,培养出了蔡碧涵、吕烁、许书祥、黄佳等多位优秀职业棋手,多次在顶级比赛中获得冠军。在省青少年锦标赛总团体名次的争夺战中,潮州队更是连续6次获得团体冠军,并长期保持在前三名位置。全国围棋之乡联赛,潮州队连续3次获得总决赛前三名。“这些成绩,既是潮州围棋发展的有力见证,也为不断提高潮州作为全国围棋之乡的含金量、影响力打下了坚实基础。”陈瑾说。
潮州不但先后承办了8届广东省青少年围棋锦标赛,还承办了包括中国围棋名人战、“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锦标赛等诸多高规格赛事,更常年邀请世界各国的围棋爱好者前来交流,让潮州的文化不断“走出去”。陈瑾透露,潮州还充分考虑到潮州华侨众多的特点举办世界华人围棋邀请赛,希望通过这一赛事,凝聚侨心侨力,增创侨乡优势,促进潮州“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建设,逐步将潮州打造成为“世界华侨文化之都”。
民俗研学两相宜,纹枰非遗共交融
潮州围棋的气质,恰与当地的非遗技艺、城市性格和市井风情一脉相承。潮绣一针一线皆有章法,讲究的是全局的和谐与细节的精妙;潮雕,从构图到雕刻,需通盘考量,既要突出主体,又要兼顾边角,追求的是“方寸之间见天地”的格局。这些潮州非遗,和围棋的智慧、意趣,无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潮雕和潮绣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州人的精明、善于经商,与围棋博弈中讲求的大局观念、步步为营、决策果断是一致的。”潮州市府城民俗馆馆长许泽宇说,自己正在尝试推动围棋和民俗的结合,让学生们不只是单纯地参加比赛,还能在比赛过程中感受潮州文化的魅力。
潮雕和潮绣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州市研学旅行协会会长林阳泽则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自己致力于将围棋打造成研学项目,将潮州的历史、文化和围棋深度融合,以此方式更好地推广围棋文化。“这些研学项目,其中既有围棋和潮汕智慧,也有围棋礼仪和匠心艺术的关系,还将潮州古城的历史背景和围棋的战术策略结合起来,让大家在了解家乡历史的同时,也能从更深的层面理解围棋技巧。”
“既希望中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围棋,也希望吸引更多成年人参与进来。我们在百师园打造了不少围棋相关的场景,游客过来不仅能感受围棋文化,同时还能近距离观赏潮绣、木雕等潮州的非遗工艺精品。接下去,我们还将创办围棋博物馆,让潮州的围棋爱好者更好地了解潮州和围棋的源流。”林阳说。
泡一壶工夫茶,下一局好棋
走进潮州的老街巷,在老字号茶座里,总能看到人们围坐棋枰,手边是一盏工夫茶,氤氲着潮州文化的生生不息。围棋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粹,恰与潮州的文化完美交融。而这座“全国围棋之乡”,也将以黑白纹枰为轴,将围棋国粹、潮州文化乃至岭南文化的魅力,不断传承和传播开去。
统筹 | 周方平 赖书香
文 | 记者 赵亮晨
图 | 记者 柳诚
责编丨郝浩宇
校对丨谢志忠
审签丨周方平
实习编辑丨段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