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体,尽管时间无法被直观感知,但我们能够感受到它的不断推移。在科学领域中,时间被定义为物质运动和变化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表现,包括具体的时刻和时间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明显的时间流逝的标志是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每一次昼夜交替就代表着一天的过去,也就是24小时。
每个地区的人们把太阳在一天中达到最高点的时刻定义为“正午”,从而形成了以该地区经线为基准的时间体系,即“地方时”。然而,由于经度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正午”时间不同,导致全球存在众多不同的地方时。为了方便交流,人们引入了区时的概念,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地区的标准时间。例如,东八区的范围是从东经112.5°到东经127.5°,该地区的区时就是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
作为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中国的东西经度差异非常大,涵盖了从东经73°到东经135°的范围,包括了五个不同的时区: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和东九区。因此,东北地区和西北新疆西部地区之间存在四个小时的时差。举例来说,当东北地区是上午9点(东九区时间)时,西北新疆西部地区才是早上5点(东五区时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由于东西部经度差异显著,设定东部时间和西部时间是合理的。
尽管中国横跨五个不同的时区,然而人口分布极为不均衡。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低,而东部地区人口较为密集。尤其是在第五和第六时区,人口数量明显较少。相反,第七、第八和第九时区的人口分布较为密集。因此,采用第八时区的时间作为国家标准时间,即“北京时间”,具有实际的合理性。此外,中国许多活动需要全国统一的时间进行,比如法律生效和高考等,使用统一的时间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