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元“白粥刺客”:定价自由的边界之思》
近日,200元的“白粥刺客”引发热议。在市场经济中,商家虽有定价自由,但这自由应存在合理边界。从成本角度看,普通白粥即便加入特殊食材或独特烹饪手法,200元的定价也远超大众对其价值的认知。定价自由应基于成本、市场需求与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平衡。它不应是商家随意抬高价格的幌子,而应在公平、合理、透明的框架内。当定价远远偏离大众预期和实际价值,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破坏市场的健康生态,这种现象警示着定价自由需要道德与市场规则的双重约束。
近日,上海某饭馆200元一份的潮汕砂锅白粥火了。有网友发视频称自己在上海遭遇“白粥刺客”,标价200元,却只有一锅白粥和一些咸菜。经媒体发布后,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一份白粥200元,感人的价格堪比“宋焰熬粥”,就连上海本地人都觉得太离谱。餐厅店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款白粥之所以贵,是因为使用了依云水(某法国品牌矿泉水)熬煮,初衷并不是卖给大众消费的,十几年前就是这个价格了,他还认为嫌贵的“都不是终极顾客”。
按照店长的意思,餐厅的白粥是明码标价,有人愿意买就卖,更像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没什么毛病。但此事争论的焦点在于,这道白粥的定价是否合理。
依照现有相关法规,对于市场定价的细则比较模糊,对定价“过高”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在监管上存在一定难度。
有记者进行了实测,制作这样一份白粥,成本只要13元。餐厅200元一份的定价不仅远超成本,也超出了餐饮行业的合理利润。
自主定价并不意味着可以漫天要价,不管是“价值决定价格”还是“市场决定价格”,200元一份的白粥明显不符合市场经济行为、也超出了公众的消费认知。况且,有消费者对此价格并不认可,并表示自己点的白粥底部已经烧糊。
明码标价并不是挡箭牌,如果不被大众认可,做的也是一锤子买卖,即便能留得住钱,也会伤了食客的心,守住定价合理的边界,很有必要。
上一篇:当新青年“整顿”婚恋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