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超级大国,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长期保持着世界第一的军费开支。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国防预算高达9970亿美元,这个数字几乎占据了全球军费总支出的37%,相当于其后十个国家军费开支的总和。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2024年4月的一场国会听证会上,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众议员迈克·沃尔兹手持一个装着普通机械零件的透明密封袋,向在场的国防部官员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质询:为什么五角大楼采购这些毫无技术含量的标准件需要支付9万美元的天价,而同样的零件在中国电商平台上的售价仅为1.6元人民币?
这个看似简单的采购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是美国国防体系深层次的制度性缺陷。沃尔兹议员在听证会上展示的是一种名为衬套的基础机械零件,这种由普通钢材冲压成型的小部件主要用于发动机内部的减震和支撑,其生产工艺简单到连未经专业训练的工人都能操作。在民用市场上,同类产品的零售价约为100美元左右,考虑到国防部的大宗采购性质,理应获得更优惠的价格。但现实情况却是,纳税人为此支付了高达9万美元的离谱价格——这个数字换算成人民币超过60万元,足以在中国大多数二线城市支付一套两居室的首付款,或者在义乌小商品市场购买整整一集装箱的同款产品。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绝非孤立事件。回顾近年来的公开报道,类似的天价采购丑闻在美国军方屡见不鲜。2018年,美国空军被曝以每个1200美元的价格采购不锈钢咖啡杯的新闻就曾引发舆论哗然。虽然军方解释称这些杯子符合航空安全标准并具备特殊加热功能,但随后曝光的细节更令人啼笑皆非:由于杯子的塑料手柄设计存在缺陷且无法单独更换,每次损坏都不得不报废整个杯子。直到后来有技术人员尝试用3D打印技术自制手柄,才勉强解决了这个每年耗费数十万美元的荒诞问题。
深入分析这些现象,我们会发现美国军购价格畸高的根源在于其制造业外流导致的供应链断裂。过去三十年间,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美国本土制造业持续萎缩,大量基础工业产能转移至海外。这种产业空心化现象直接冲击了国防工业体系——许多服役数十年的老式装备,如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或民兵-3洲际导弹,其原始制造商要么已经倒闭,要么早已转型。当军方需要更换零件时,往往不得不花费巨资重新开模或进行逆向工程,导致单个零件的采购成本呈几何级数增长。
以美军现役最先进的F-35战斗机为例,其维护保养完全被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垄断。由于军方不掌握关键零部件的知识产权,每次维修都需要支付天价服务费。这种供应商锁定模式虽然保障了军火巨头的利润,却使军方在价格谈判中完全丧失议价能力。数据显示,F-35机队的战备完好率长期徘徊在30%以下,大量战机因等待维修而无法执行任务,这种状况与其说是技术问题,不如说是制度性缺陷导致的恶果。
更严峻的是,这些高价采购问题正在实际影响美军的战备能力。在海军方面,多艘超期服役的巡洋舰因缺乏备件而不得不进行拆东墙补西墙的零件拆解。2025年8月,多家美国媒体曝光的照片显示,包括F-35C在内的多型主力战机出现大面积表面锈蚀,虽然军方辩解称这属于结构性锈蚀,但专业人士指出,这暴露出日常维护保养体系的严重不足。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海军部长在参观韩国造船厂时曾公开表示,羡慕盟友能够按时、按预算建造高质量舰艇的能力。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表明,美国军费管理正面临系统性挑战。从9万美元的衬套到生锈的战机,这些现象共同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军费规模固然重要,但如何建立高效的采购体系、保持健康的国防工业基础、完善监督机制同样关键。在全球军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美国若不能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其军事优势恐将面临持续侵蚀的风险。
上一篇:韩国派包机赴美接回被捕韩籍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