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梦见巴县九中。依旧是那黑瓦土墙木楼的教学楼、办公楼、教师宿舍、学生寝室,还有伙食团,小溪环绕的操场,石桥头两棵黄桷树依旧那样生机勃勃。校园里飘着高大的香樟树散发的浓郁的香。
我又梦见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让我洋溢着青春的激情。
不止是巴县九中,我还一次次梦回巴县中学。在那些熟悉的教室里,一张张熟悉的脸依旧那样生动而亲切。
一次次梦醒,总会让我回忆起那些难忘的校园往事,那些平常而又温馨的日子,心中更升起无限怀念。
梦醒,我突然想:如果再站在讲台上,我该是什么样子。
我曾经在中学校园里工作过19年。刚开始教学的时候,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仅凭年轻知识分子的热情,将我所学的知识,用非常传统的讲授方式,传授他们。后来,我自觉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注重“授人以渔”,教给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增长语文知识,体验阅读和写作的乐趣。
巴县中学给了我更高更广阔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我提出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主动积极学习语文的教学理念,并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逐渐构建了“自学、导学、研讨、自得”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导读、自学、阅读、欣赏、表演、辩论等六种课型和课堂作文的“八步骤法” 。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把课本中的小说、戏剧编写成20分钟左右的课本剧,自编自导,在课堂上演出 。坚持让学生每周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练笔文字,作为课外写作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高99级1班学生的练笔结集《太阳雨》出版,至今仍然是他们校园生活最美好的记忆。组织成立巴县中学“巴人文学社”,编辑出版社报《巴人风》,丰富学生课外阅读写作活动,成为全市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20多年过去了,那些美好的记忆,是我梦中最美丽的故事。
多年来,每忆及校园往事,在自省中,我又为很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缺失而自愧,甚至自责:我是不是影响和耽误了他们的前程?
如果重返讲台,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和更优秀。
2001年,我离开工作多年的巴县中学时,市教科所的语文教研员黄新声老师和我商量,准备找几位骨干老师做为主研,立项开展“中学语文教学的文学教育研究”。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无疑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选编进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优秀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如果我还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在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后,一定要讲我对文章的鉴赏,告诉他们:散文美在哪里;小说的形象是通过哪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和情节推动塑造出来的;说明文是如何把事物说明白的;议论文是怎样将事理一层层论述透彻的;诗歌的意境是如何用一个个具象和形象营建的。倘能如此,每个学生是不是应该对每篇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有收获呢?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推进,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运用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我也仅仅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做几张幻灯片、放几段录像片,就算运用多媒体教学了。刚才,一个做教育系统软件的学生告诉我,现在,数字课件已经很成熟,在学校中广泛运用,这当然是件值得欣慰的事。如果我还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一定会努力学习教学课件制作技术,精心设计每堂课课件并熟炼运用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学习。如果作家有影像的,就放给学生观看,让作者的文字介绍更加丰富。如果是小说戏剧,有影视片的,可以放精彩片断或课堂教学结束后完整观看。每一篇散文每一首诗词,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可以通过多媒体把故事和情景生动再现出来。而科技说明文,完全可以用Ai技术生成具体的形象展示出来。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深受学生喜爱,甚至永生难忘。
从1994年开始,我探索总结了“课堂作文教学八步骤法”,对学生的作文不做具体评改。这并不意味着不看学生作文。学生作文本交上来以后,我要认真读完每个学生的文章,记录好他们的每一个错别字、每一处病句,掌握每一篇文章的得失,我只签上阅读日期。通过学生自评或者互评,并写出200字以上的评改文字,同样是培养他们写作能力。在作文点评课上,点名点评优秀作文,不点名点评稍差一点的学生作文。这样的做法,对学生作文能力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让我重做中学语文老师,每一次作文,我都会写出一篇同题作文,让学生们点评。也许,这样,我们都能更快的共同进步,大家的写作积极性和热情一定会更高。
我读小学时,语文老师赵炳昌说他读私塾写作文,开篇总是:鸣呼哀哉,时光如白驹过隙。他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作文要有新意。但人生几十年,真的是匆匆就这样过了。
我已经退休2年,我知道不可能再重返讲台。今天写下这篇文字,写下我如果重返讲台的一些想法,是想写出我的遗憾,表达对曾经上过语文课的学生的歉意,更是表达我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幸福和温暖,还有我深深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