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沈阳9月7日电(记者李宇佳)9月6日,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平行活动数智融合驱动能源转型发展交流活动于沈阳举办。在现场举行的圆桌论坛上,业内大咖集聚一堂,共话数智化浪潮下的全球能源政策前瞻。
图为圆桌论坛现场
圆桌论坛由北京中创碳投公司副总经理张斌亮主持,他在会上指出,当前在全球能源产业从传统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能源加速迈进的进程中,面临着国内外标准不统一和各类市场多元化建设的突出问题,企业往往在参与过程中无所适从,比如产品碳足迹有国际标准、国标、团标和地标等等,还有电力市场与碳排放交易市场,绿证市场与碳减排市场均未打通,作为服务企业的第三方机构代表,希望与企业界、行业协会及智库平台联合发声,共同呼吁国家层面尽快统一绿色“双碳”相关政策标准和市场体系,为企业数智化绿色转型升级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当前,数字化与智能化AI技术正在深刻重构能源行业的产业价值链。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长李振光表示,中国一些能源转型实践走在全球前列,需要凝练成为能源行业生产型服务业,加以推广,以及政府政策支持企业额外增加的数智化投资,彻底的数智化投资是比较大的,是实现未来全球能源升级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东北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邢鹏飞表示,除了人才培养,基础数据的完善、先进技术的创新也是应对能源数智化转型的有效手段。制度的创新能给技术创新提供空间,技术发展又为制度创新提供可能性,二者协调发展、相辅相成。
在目前国家“双碳”战略的约束和推动下,传统油气行业也亟需通过数智化工具加快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转型升级。李振光表示,像新的绿电直连政策,无论是绿电还是绿氢,它的输出都可能存在不稳定情况,要达到瞬时平衡,都需要企业内部生产和使用一体化管理,相应进行组织调整,更好实现智能化供需波动匹配。在政策方面,一些产业发展常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绿氢、绿电成本比较高,如何推动企业大力使用,需要政策监管统一规则、确保公平。
产学研融合是打通创新链条的关键基础。在能源数智化转型过程中,邢鹏飞表示,一是政府统筹,建立政府、科研院所、金融服务一体的创新联合体,规范体系;二是完善知识产权的分享和利益分配,让真正从事技术研发的团队得到应有利益;三是要在体制上统一规划,建立原创实验基地、中试基地、示范应用,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在进行更深层次的产业协同与能力共建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信息能源所研究总监刘强表示,在标准制定上加强融合,形成能源数智化赋能协同标准,进一步促进行业协作,提升信息能量一体化程度;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共建共享,开展信息化、数字化的赋能,实现1+1>2效果;在商业模式上,能源和信息领域进一步开展模式创新与融合,助力能源产业数智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原文转自: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