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日俄战争再度爆发,由日本提供资金和军事支持,协助乌克兰打造一支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海军舰队。这一战略能否实现\"借刀杀人\"的目标,进而攻占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从战略层面分析,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甚至对日本和乌克兰而言,这或许是一种必然选择。
对乌克兰而言,当前战局正逐步转入战略反攻阶段。然而受限于有限的兵力资源,若仅依靠传统陆战方式向莫斯科推进,其难度可谓前所未有。那么是否存在快速制胜的捷径?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为乌克兰打造远洋舰队,在远东开辟第二战场具有多重战略优势。首先,俄罗斯远东地区防御力量相对薄弱,军事行动将更为顺利。其次,海军对陆军实施\"放风筝\"战术具有天然优势,俄军必须调遣数十倍于当前的兵力才能有效阻止乌军登陆作战。这将直接导致欧洲战场兵力空虚,为乌军反攻莫斯科创造有利条件。
更为关键的是,此举能有效切断俄罗斯的外部援助通道。众所周知,俄军并非孤军作战,不仅得到朝鲜的直接军事支持,还有诸多类似朝鲜的盟友持续提供武器装备。由于担心国际制裁,这些国家往往通过朝鲜作为中转站,向俄罗斯输送大量战略物资。这也解释了为何泽连斯基会愤怒地威胁要炸毁图门江大桥。即便俄罗斯本土军工体系遭受重创,通过这条隐蔽的补给通道,其武器弹药仍能源源不断。因此,出兵远东切断这条生命线对乌克兰而言势在必行。
从日本的角度考量,其国土面积狭小且自然灾害频发,自古以来就怀有对外扩张的夙愿。然而当今世界格局已然固化,各大国严格维护自身势力范围。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不仅人口稠密,且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日本即便付出巨大代价也难以获得新的领土。即便获得土地,短期内也难以处理原有人口问题,反而需要投入巨额补贴。这正如美国拒绝菲律宾加入的原因——并非其地理位置不重要,而是人口基数过于庞大。若菲律宾人口减少95%,美国定会毫不犹豫将其纳入版图。环顾四周,唯有地广人稀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是日本可能的扩张方向,但前提是俄罗斯必须被成功肢解。
当前局势为日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乌克兰已对俄罗斯造成重创,只需再添一把火就能彻底瓦解这个北方巨人。这把火若由欧盟来点燃,可能会表现为增加军援和派遣雇佣军;若由土耳其主导,则可能联合车臣、阿塞拜疆等势力在高加索地区开辟新战场;而若由日本牵头,最佳方案莫过于联合西方国家资助乌克兰建立远洋舰队,在远东开辟第二战场。这将使日本得以借乌克兰之手实现西伯利亚登陆计划,此时日乌在远东战场的战略利益将高度一致。
具体实施策略需要精心设计:首先,乌克兰舰队战斗力必须全面压制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这需要配备以日系为主的主力战舰——因为其他有能力国家不愿提供,而愿意提供的国家又缺乏实力。同时还需采购美国退役军舰,这一\"风险分摊\"策略至关重要。实际上不仅要从美国,更要从全球范围采购军舰,即便只能获得退役舰船或民用船只,经改装后也可用于物资运输。此举主要目的在于混淆舰队构成,稀释日本舰船比例,避免俄罗斯以核武器相威胁。当多国舰船混编时,俄罗斯将难以使用核武器。
为增加胜算还需第二重保障:在采购军舰阶段不以对俄作战为公开目标,而是以遏制朝鲜军事扩张为名义。这一策略既能降低采购阻力,又可麻痹俄罗斯的警惕性,同时堵住美国(特别是特朗普)的反对声音。若以解决半岛核问题为名,这将成为\"全人类的福音\",美国将难以反对。实际上除俄罗斯外,朝鲜周边国家都希望实现半岛无核化。以往这一目标难以实现是担心局势失控,但由远在万里之外的乌克兰来执行则无此顾虑——即便朝鲜拥有核武器也难以威胁乌克兰本土。
这一战略投入小而回报大,堪称一箭多雕。只要日本牵头筹集资金,乌克兰负责具体实施,远东第二战场很快就能开辟,迫使俄罗斯吐出所有侵占领土。值得一提的是,若有人承诺将海参崴归还中国,乌克兰舰队的筹建必将获得更多资助。此前曾有乌克兰士兵在炮弹上书写\"海参崴是中国的\"字样,若组建远洋海军,理应擢升此人为海军总司令——他定会兑现诺言。这一战略构想既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算计,又暗含历史情感的微妙因素,其复杂程度远超表面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