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儿女是什么关系?
答案就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你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一开始是父母的儿女,言行举止都深度受到父母的影响。
一旦父母错了,那么错误的结果,就会出现在你身上。
想一想,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就慢慢知道如何处理两代人的关系了。
01
不止损的儿女,结局很苦。
作家巴金,在小说《春》里,写了两个女儿:周蕙、高淑英。
周蕙是高淑英的表姐,从小就是一个乖乖女,也接受一些三从四德的传统教育。
周蕙的一言一行,都要被父母约束,要干啥,第一时间请示汇报,否则就干不成。
有一天,周蕙到高家,和表姐妹一起嬉闹。
到了夜里,大家都极力挽留周蕙,就在此睡一晚。
蕙摇摇头,忧郁地答道:“不行,我不先跟我父亲说好,是不行的。”
父亲周伯涛,把周蕙许配给了郑家孙少爷郑国光。当然,在父亲眼里,这是般配的,并且可以让两家联姻。做成更大的事业。
结婚那天,周蕙不太愿意上花轿,毕竟郑国光这个人,人品很差,模样也不好。另外,她爱上了觉新,抱有一丝幻想。
母亲好说歹说,她就走进了花轿。她哪能让母亲伤心呢?
婚后,她有身孕了,婆婆对她百般不友好,也只能忍着。毕竟,这婚姻,是父母之命。
怀孕期间,她得了膀胱炎,需要做手术。婆婆就不愿意了:“那种地方,别人动不得手。”
一个女人的身体,在封建时代,是必须贞洁的,哪怕是治病。
她的母亲提出,还是请医生做手术,救一救。她的父亲严厉反对,训斥太不懂规矩。
最后,她病死在了医院,满脸的悲伤。
人在成长的时候,慢慢多了认知,也想到自己要如何生活,如何选择配偶,但是在父母的影子下,什么都只能放下,什么都只能顺从,那么人就又慢慢弄丢自己。
02
能止损的儿女,苦尽甘来。
再看看高淑英,她是高家二小姐,从小喜欢读书,但是长辈常常打断她,让她来陪同打牌。
父亲作为一个地方的富人,掌握了家庭的绝对“话语权”。
在父亲的安排下,高淑英许配给了陈克家二儿子。
这个二儿子,名声很坏,爱赌钱,捧戏子,良家女人闻风丧胆。
高淑英看到周蕙的结局,一声叹息,决定要逃离婚姻和家庭。
她找到大量的报刊,形成新时代的思维,又去参加社会青年的进步会议,明白了如何找到自己。
父亲为了不让高淑英远走高飞,决定提前举办婚礼,高淑英就和一帮人制定逃离计划,并且也把计划提前。
在二哥的帮助下,她终于逃离了,去了上海谋生。
她到上海后,写信给兄弟姐妹:“我现在是自由的了。连眼前的景物也变了一种样子。我想起从前的一切仿佛在做梦一般。琴表姐,我至今还想念你们。我永远不能够忘记你们,我更不能忘记你们这次的帮助。”
在信的末尾,她这样说:“春天是我们的。”
是的,一个弱女子,越来越叛逆,终究变成了父母的对立面,虽然生活还是很苦,但是内心却涌入了春天。
哪怕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没有了父母的帮助,家庭的牵挂也没有,但是心中有春天,就会努力去干活,努力去赚钱,从而慢慢站起来,拥有自己的爱情,自己喜欢的小家。
03
学懂鳄鱼效应,及时止损。
经济学家们提出一个假设。
一头鳄鱼咬住一个人的一条腿,这时候,如果人回头,使劲用手击打鳄鱼,这鳄鱼会顺势咬住人的手和脚。
还要击打,那么手脚,身体都会被鳄鱼咬住。
最好的脱身方法,是很残忍的,那就是丢掉自己的一条腿。
这就是有名的“鳄鱼效应”。
做人要懂得止损,不要因为之前的痛苦,后来的日子就不活了。
而我们需要止损的东西,不一定是外界带来的,也许是原生家庭带来的,是父母骨子里留下来的。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合格,都有大格局。
任何时代,都有这样的规律——父母的格局,儿女的结局。
第一种,控制欲特别强的父母,一错到底。
农村有句土话:“蛇不知自己有毒,人不知自己有错。”父母习惯居高临下,错误一旦发生,就认为是儿女错了,有强加人的意思。
你在父母的错误里,越来越痛苦,那就一定要“反着来”。
一个懂得反驳父母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而是敢于掌握自己命运的孩子。
比方说,父母让你去学医,你要学美术。最好是尊重自己的意愿。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
至于婚姻和职业,那更要自己去把握。
第二种,格局非常小的父母,看不到希望。
父母属于封建时期的人,你还要相信他们的话吗?大可不必了。
走出去,做一个敢于见世面的人。一步一步你就投入到大世界了。
世上,除了家庭,还有千千万万的城市,山水。别把一辈子,都放在一个狭隘的通道里。
04
《原生家庭》里写到:“当你把父母的感受当作你大部分人生决定的基础时,你正在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如果在你心中,父母的感受永远占首位,那么你的人生也将由他们驾驭。”
父母们,如果孩子特别叛逆,别定论他们太伤心,要和他们做朋友,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允许孩子做自己,就是促进独立。
子女们,别迷信父母是万能的,谁都有缺点,甚至成为社会上的小人。父母是我们的榜样,但我们不要和父母一模一样。
我们成长在家庭中,却成熟在社会中。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