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洪常青》角色的选择,有一种说法是,谢晋导演原本打算邀请冯喆担任这一重要角色,但因档期不合,最终才选择了王心刚。虽然“我来我看见”对于这个问题认真深思,但我们不能确切知道谢导是否真的考虑过冯喆。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冯喆未能出演这一角色,绝非单纯由于档期的冲突。
追溯冯喆的职业生涯,我们发现他在1959年拍摄的《沙漠追匪记》是他在天马厂的最后一部电影。从此以后,冯喆的人生经历了巨大的低谷。由于在拍摄过程中感染疾病,他的身体状态早已每况愈下。而自1949年与张光茹步入婚姻殿堂以来,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仅有过极其短暂的幸福,后来更是相隔两地,分居了两三年。昔日辉煌的明星冯喆,正逐渐被边缘化。
1960年,冯喆因卷入扑朔迷离的“追女”事件,直接导致他被天马放弃,反而被派往一处几乎没有拍摄故事片能力的峨眉厂。这一切无疑给他的艺术生涯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而此时,与他年龄相差12岁的王心刚,正处于事业蓬勃发展的阶段,27、28岁的年纪正好契合了“洪常青”的形象。王心刚不仅身材挺拔,脸庞英俊,更以其刚毅的气质、浩然的正气和激情澎湃的演技,与主流的审美标准高度契合。
1958年至1960年间,谢晋导演显然没有理由选择冯喆作为主演。王心刚最终塑造的“洪常青”,成为了内地电影史上的一位标志性角色,光芒四射,也成为了王心刚艺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
冯喆作为从旧上海走来的影星,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与王心刚截然不同。尽管两人都享有“儒雅”之美的称谓,他们的表演风格却有着显著的差异。如果是冯喆诠释“洪常青”,那么这个角色很可能会呈现出另一种精彩与韵味,更加书卷气四溢、细腻而含蓄,温文而内敛。此外,这种表演同样能够深深打动观众。
也许,如果冯喆能够获得出演“洪常青”的机会,他今后的境遇将会有所改善。然而,人生并不允许假设,一切都已是过去式。
本文为“我来我看见”的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