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五大领域,福州绘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蓝图
到2027年力争突破5700亿元
《福州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近日印发,提出力争2025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10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58%,到2027年力争突破570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60%左右。
《措施》包含科技服务、数字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商务服务等五大重点领域,共28条细化措施。
做强科技服务,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培育壮大创新群体,到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92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93家以上。实施企业研发投入激励计划,按“免申即享”原则,对获得省级研发投入奖补的,给予市级配套补助。2027年,全社会研发与试验经费达400亿元。
升级数字服务,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采取“1+1”(承载区+先行区)模式,高标准打造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以福州新区(长乐区)为承载区,以鼓楼区、仓山区、晋安区为先行区,立足自身优势,推动“细分产业+人工智能”集群发展,福州新区(长乐区)、鼓楼区、仓山区入选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到2027年,数字经济领域瞪羚、未来独角兽等创新企业突破100家。加快建设闽江数字贸易走廊,打造“自贸+跨境”数字贸易全产业链集聚区,积极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建设。
优化金融服务,建设海丝核心区金融中心。依托福州高新区、福州软件园、海峡金融商务区等载体,集聚科创金融服务,打造科创金融服务中心。结合福州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建设,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引进来”“走出去”,积极推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落地,制定出台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管理办法,简化跨境结算程序。
强化物流服务,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积极申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大力推进商贸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发展,推动港口铁路物流资源整合,加快完善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支持福州机场打造国际枢纽机场。加快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大空运寄递业务规模,助力打造以国际“邮快跨”为特色的区域性智慧航空物流枢纽。支持新增福州至“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或地区货运和客运航线,开通中东、南美货运航线。推广“低空+物流”新模式,加强无人机在配送和物流场景中的应用示范,建设福建省低空物流先行区。力争到2027年,低空物流总量进入全国前10位。
聚焦商务服务,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力争到2027年,物流与供应链平台经济产业链规模超万亿。提升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能级,打造“身边的法务大超市”,推动法务业态全链条发展。加大会展开放力度,力争每年新增举办国际性、全国性会展项目2个。推动“会展+产业”融合,力争到2027年,新培育或引进与福州市产业关联度高的全国性专业展5个。(记者 马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