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哈尔滨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张国鑫的一封《假如》,在全系统引发深刻共鸣。信中,他以二十余年监狱工作经历为镜,以“假如”为引,细数从“一条烟”的微末试探,到“一顿饭”的温水煮蛙,再到“一次帮忙”的底线失守,直击少数民警对纪律规矩缺乏敬畏、在侥幸心理中越陷越深的病灶。
在监管环境严峻复杂、改造与反改造斗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这封信既是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沉痛反思,更是对监狱民警廉洁执法的恳切叮咛——那些警示教育通报里的名字,曾和我们一样身着警服;那些案卷中“第一次破戒”的忏悔,都始于“这点小事不算啥”的思想。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里,藏着“一人贪,全家痛”的重量;政审表上“父亲职务”那栏的空白,刻着比铁窗更冷的遗憾。
人生从无“假如”,唯有后果与结果。转载此信,愿每名民警都能从中读懂“严管即是厚爱”的深意,戒“小恩小惠”的麻痹,戒“下不为例”的纵容,戒“查不到我”的虚妄,在“不收那条烟”“不吃那顿饭”“不违那次规”中守住初心,以廉洁自律为“护身符”,护佑职业安全,守护家庭幸福,让假如的懊悔,永远停留在警示;让藏蓝的坚守,永远挺直脊梁。
假 如
——致哈尔滨监狱全体民警的一封信
假如这个题目在我头脑里已经酝酿了很久,但始终无法提起笔来,也许是题目太过宽泛,纲目不易组序或许是惋惜、悲愤等情绪难平。最近经历了一些比较重大的事件,让我下定决心,用文字记录我的一些想法,与同志们交流。希望在监管环境严峻复杂、押犯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改造与反改造斗争日益激烈、罪犯及其家属恶意维权、社会媒体高度关注的新形势下,引起广大民警的一些共鸣,更期盼能帮助一些游走在纪法边缘的人悬崖勒马、迷途知返,足矣。
自参加工作二十余年来,从警校的一名懵懂少年到今天人已中年,可谓经历过监狱系统的发展历程,耳濡目染地见证、听闻过一些案例。前车之覆该当后车之鉴,这些鲜活的教训本应如晨钟暮鼓,让每一位同志警醒。可现实却是,少数民警对“严”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没能领悟“严管就是厚爱”的深层次含义,对铁规禁令缺乏基本的敬畏感和应有的戒惧心,认为组织的苦口婆心是小题大做,错把同志们的善意提醒当成多管闲事,在“查不到我”的侥幸中越陷越深,在“下不为例”的自欺中难以回头。每当看着警示教育通报里那些熟悉的名字,每当我翻开这些案卷就在想:假如他们在第一次伸手时有人拽一把,假如制度笼子扎得更密些,假如……
假如那条烟你没收。“不就是一条烟吗?”多少栽跟头的同志,都是从这种“小意思”开始的。总以为:“这点小事,谁会查?”可管理对象的举报信不会留情。你收下的不是烟,是砸向自己警徽的第一锤。天天和“侥幸心理”的罪犯打交道,怎么自己反倒犯糊涂?今天破例拿几百,明天就敢收几千,后天呢?看看你管理对象的忏悔录,哪个不是从“第一次破戒”开始的?拿政治生命赌身外之物,这笔账,怎么算都是血本无归。
假如那顿饭你没吃。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表面的笑脸背后,内心有多么复杂的动机?——“要不是他管着这块,谁搭理他?”“那谁谁,一顿饭就搞定了。”他们敬的不是你这个人,是你所在的位置、手里的权力。今天端人家的杯,明天就得还人家的“情”,还不起的时候,拿什么还?拿你的前途?拿你的自由?现在点头哈腰叫你“领导”,毕恭毕敬地让你坐在主位,有朝一日你脱了这身警服试试?
假如那次“帮忙”你没答应。亲戚朋友打个招呼,这个罪犯照顾下。你抹不开情面,给某个罪犯违规减刑,看似“程序正当、理由合理”。你会不会想到这打招呼的背后,早有人送了钱。人情给权力开个缝,腐败就会成群结队往里钻。有朝一日东窗事发,跑不了和尚也跑不了庙,拔出的萝卜必然带出泥。所谓“血缘情谊”,不过是纪法熔炉里的一撮灰烬;所谓“江湖誓言”,终将成为忏悔录里的半页泪痕。权力在罪犯眼里,不过是明码标价的商品,今天开的每一个“小口子”,都是明天吞噬你的无底洞。
假如你认清“不收钱也算受贿”。有些人收的不是钱,是管理对象亲属的社会面、影响力,是买房子时的折扣、是冠以“感谢”的一顿饭、是出门旅游的一辆车,甚至是搞人身依附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穿警服的和所求者勾肩搭背,早已被纪法标定好“价格”,“出事”不过是被自己多年以前射向自己的子弹击中。破纪违法从不论金额大小、包装的花样如何。你以为是“人情往来”,家属把你当“提线木偶”,最终认定是“权钱交易”。想想那些因为受贿身陷囹圄的落马官员——他们当初也觉得自己“把控得住”“能说得通”。
假如你没相信“天知地知”。有的违纪违法者自以为很聪明,到头来却是掩耳盗铃。你忘了:大数据时代,没有查不清的流水。当纪委拿着转账记录,甚至去你家里搜查时,所谓的“聪明”是否还能管用?真聪明是把“干净”二字刻在心里,不该拿的钱,连碰都不要碰;不该行得方便,连想都不要想。现在的科技手段,有什么秘密能藏得住?
假如你看到了家人的眼泪。某忏悔录里,有段文字让人揪心:“我永远忘不了被带出家门的那一刻,女儿那惊恐的双眼和撕心裂肺的哭声。”一人贪,全家瘫。妻子怎么办、孩子谁来管、父母靠谁养。胸前党徽蒙尘、人生简历添疤、经济保障崩盘,值吗?想想你收的每一分不义之财,其实都在透支家人的幸福。当“干部家属”变成“问题家属”;当“光荣之家”沦为“议论对象”,这代价,何止是个人前途?孩子以后填政审表时,“父亲职务”那栏要如何下笔。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得到不该得到的,就会失去不想失去的。上面这些案例中痛哭流涕的人,不久前也和你一样穿着警服。
那些游走在纪法边缘的人,看到这里还有得选:是继续在“小恩小惠”里温水煮青蛙,还是堂堂正正做个让人敬畏的执法者?那些沦为反面教材的人,他们最悔恨的,不是收了多少钱,而是毁掉了做人的尊严。假如真要说“假如”,别等失去目前拥有的最珍贵的才明白:廉洁自律,是最好的护身符。纪律给每个人最后的一次机会,是“现在”。
我常说,最大的平安是心底无私天地宽,最大的从优待警是保障民警职业安全。遵规守纪既是老话题,也是常讲常新的警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绝不是一句空话,假如每一位同志都能廉洁从政、安全从政,摒弃一些权谋之术、升官之术、庸俗之术,净化自己的生活圈、娱乐圈、社交圈,多一些学习、少一些应酬;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坦荡、少一些媚俗;多一些“明规矩”,少一些“潜规则”,我们的人生就没有“假如”。
共勉。
张国鑫
202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