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的凌晨,香港会展中心的穹顶下,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打破了寂静的夜空,朝气蓬勃地攀向高空。随着旗帜的升起,现场的数万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震得周围玻璃幕墙微微颤动,场面庄严而感人。
然而,远在几千里之外的英国皇家军营中,一些穿着制服的军官却对着电视屏幕愣住了:仅仅在两年前,英国才刚刚打赢马岛战争,英国海军还在大西洋上翱翔,展示着强大的海军力量,可如今,英国却把每年能为国家赚取几十亿英镑的香港拱手让人,实在让人无法理解。这个疑问困扰了他们三年之久,直到2000年,军方内部的一次会议上,一位皇家军事科学院的上将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立即让满屋的争论戛然而止。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像一把钥匙,彻底打开了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大门。清朝在战争中败北,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此后,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九龙半岛南端以及新界“租”了出去,租期为99年。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就像三道锁链,将香港牢牢禁锢在英国的殖民体系中。
在接下来的百余年里,英国把香港建设成为了远东的贸易枢纽。无数商船从香港启航,将中国的茶叶、丝绸等商品运往欧洲,同时将鸦片和工业产品倾销到中国的内陆。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香港的金融业和房地产迅速崛起,写字楼林立、码头拥挤,成为英国在亚洲的重要“提款机”。
然而,到了此时的中国,已不是当年清朝的软弱无力。新中国成立后,便宣布所有不平等条约一律无效,香港的回归只是时间问题。1979年春天,香港总督麦里浩悄然从广州飞往北京,带着英国政府的“算盘”,试图摸索能否延长租期或继续让英国治理香港。但在会见邓小平时,邓小平直截了当地说:“让香港的投资者放一百个心。”这句话虽看似平淡,却传递了明确的信息:中国收回香港的决心毫不动摇。
此后,英国政府意识到香港回归谈判已不可避免。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乘坐专机抵达北京,刚刚从马岛战争中凯旋的她,自信满满,认为自己能在香港问题上继续掌控局面。她在会见邓小平时,开门见山提到百年前的条约,认为英国在香港的占有权应当依照条约继续下去,双方需要达成共识才行。
邓小平毫不犹豫地打断了她:“主权不是可以商量的事情,香港的岛屿、九龙、新界,必须归还。”撒切尔夫人不死心,提出可以“以主权换治权”,即中国承认英国在香港的主权,而英国继续管理香港以保证其繁荣。但邓小平轻松回应:“主权本来就是中国的,你们承认什么?”并明确表示,管理问题可以讨论,但主权问题绝不妥协。如果两年内谈不拢,中国将单方面宣布收回香港。
撒切尔夫人离开时,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差点摔倒,这一幕被外媒戏称为“铁娘子遇上铁汉子”。回到英国后,政府开始采取各种手段,试图通过“续租”或经济手段对中国施压。但中国早已做好准备,邓小平亲自发出警告:“香港若乱,中国将考虑提前收回。”为表决心,解放军在广东的部队开始演练,坦克和装甲车在深圳河附近集结,消息一传到香港,股市立刻恢复稳定。
1984年12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确定香港将在1997年7月1日回归。撒切尔夫人事后感慨,“一国两制”确实是一种高明的策略,既保住了香港的面子,也让英国顺利下台。
尽管如此,英国军方的疑虑仍未消除:既然马岛可以重新夺回,为什么香港就要归还?他们认为,驻港英军有几千人,且装备精良,如果真有冲突,他们不一定会败下阵来。然而,驻港英军指挥官查普尔心里清楚,解放军早已在广东集结了庞大的兵力。深圳河对岸,解放军的坦克和火炮整装待发,士兵们昼夜训练,士气高涨。而驻港英军最多只有五千人,面对如此差距,英军根本无力与解放军抗衡。
早在1949年,英国便亲身感受过解放军的强大。当时,解放军推进至深圳,距离香港仅一步之遥。港英当局调集大量兵力进行防守,但士兵们心里知道,他们所面对的解放军是不可轻视的。虽然最终中国没有进攻,但英国军队早已埋下了对解放军的深深惧怕。
1997年6月27日,香港回归前的三天,英国海军派出“海浪97任务组”的一艘护卫舰悄悄驶入南海,想要在最后时刻展示实力。没想到,中国海军立即做出反应,两艘中国军舰紧紧跟踪,护卫舰试图强行突破,却被中国军舰毫不退缩地迎头而上,炮口直指英军舰艇。距离不到二十米时,英军舰只得掉头逃离。此时,英国军方的幻想彻底破灭。
1997年6月30日的晚上,香港会展中心内气氛紧张,全场时钟滴答滴答地走向午夜。23点56分,英中护旗手同时走到旗杆下。英方的米字旗和香港旗在《天佑女王》的旋律中缓缓下降,整个会场寂静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按照计划,英方旗帜应在23点59分58秒完全降下,紧接着中国国旗在零点整升起。但意外发生了,英方护旗手提前加速,米字旗比预定时间提前12秒掉落,这一小小的细节让会场一片寂静。朱涛,升旗手,当时紧张得全身是汗,心里不断念叨:“不能出错,等信号。”
终于,12秒后,五星红旗准时升起,国歌响彻大厅,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许多人站起身来,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会场外,驻港部队的车队已经悄然穿越罗湖桥,坦克和装甲车整齐排列,士兵们坐姿笔挺,几个小时后,他们将接管香港的军营、港口和机场。而英国驻港军人站在路边,眼神复杂,他们深知,这个曾经辉煌的时代已经结束。
香港回归后,英国的军官依旧无法理解,为什么英国政府如此轻易地放弃了这个每年带来数十亿英镑收入的宝贵地方。2000年,在一次军方会议中,皇家军事科学院的一位上将终于道出了真相:“你们总说要保住香港,但真打起来,谁去挡解放军?”这个问题一语点破了困惑:英国距离香港遥远,若真发生战争,派遣军舰要半个月,而解放军从广东出发,几个小时就能抵达香港。
英国驻港军队的几千人面对三百多万的解放军,根本无力抗衡。更别提中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若中国愤怒,英国根本承受不起后果。而香港的繁荣,实际上完全依赖于中国大陆的支持。大陆提供水、粮食等基本生活物资,内地的工厂和企业也为香港创造了大量经济活动。
离开大陆,香港就是一座孤岛。英国守着香港又有什么用呢?早早放手,反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