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的滑冰爱好者本来对一座全新的国际冰上运动中心充满期待,大家翘首以盼,终于摆脱了这座城市长期没有大型滑冰场馆的尴尬局面。然而,没想到,仅仅一个月后,工地围挡被拆除,施工队伍消失不见,原本热闹的工地又恢复成了那个空荡荡的水泥停车场。
这一切让众多冰友们感到失望透顶,曾经满怀期待的滑冰馆似乎在人们眼前蒸发了,大家仍然不得不离开家门,前往外地的滑冰馆来实现他们的冰上梦想。
回溯到6月19日,太原市迎泽区双塔西街的山西体育博物馆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奠基开工仪式,现场堆满了土方车、施工队伍和熙熙攘攘的观众。领导们手持铲子挥汗如雨,热情洋溢地宣讲着这座冰上运动中心的重大意义。那时候,所有人都认为,太原终于将迎来一座属于自己的滑冰圣地。
这座5层楼高、总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的气模滑冰馆,预计将在8月下旬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拥有1800平方米的国际标准滑冰场地,可以满足市民的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冰球需求,还将承办各类滑冰赛事,成为全民滑冰的训练基地。
这一计划让太原的滑冰爱好者们心潮澎湃,因为一个月之前,这座冰上运动中心的建设进展迅速,开工到建成的速度简直是山西体育设施建设的新标杆。与传统建材相比,气模的使用不仅节省了成本,还能大幅提高建设速度。然而,这一切热烈的期盼,却在短短几周后戛然而止,施工围挡撤掉后,现场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曾经热闹非凡的工地变成了一个空荡的水泥停车场。
如果说曾经的老体育馆变为博物馆后,冰上活动的消失让人感到遗憾,那么现如今,太原唯一一个真正能容纳滑冰爱好者的场地——北极熊滑冰馆,也已经不再是大家的“心头好”。自从改成游泳馆后,这个地方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多冰迷的需求。至于其他滑冰场馆,太原市内仅剩的万象城滑冰馆,面积较小,基本只能满足儿童娱乐需要,而在一些偏远的小店滑冰场,场地狭小,无法进行大型滑冰项目,想要体验极速滑行的乐趣几乎不可能。
于是,太原的滑冰爱好者们不得不跨越省界,前往外地的大型滑冰馆寻找属于自己的冰上梦想。大家心里都希望,能够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滑冰天堂,能够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心中的冰上芭蕾。
这次的国际冰上运动中心,选择了太原市双塔西街老体育馆的室外场地进行改建,由华舰体育集团负责建设。开工之时,围挡竖起,土方车和施工机械进场,气氛热烈,仿佛又唤起了太原人对老体育馆的美好记忆,大家期待着,这块老地标终于要重焕生机,成为滑冰爱好者的运动圣地。周边的医疗机构如山医大一院、省口腔医院、省人民医院等,也将为滑冰运动提供医疗保障。而且,地铁2号线体育馆站和大型公交枢纽就在附近,交通便利,确保滑冰爱好者们能轻松到达。
然而,当大家走到施工现场,亲眼看到围挡已经拆除,工地早已没有了任何施工的痕迹,原本热切期盼的冰上乐园依旧遥不可及。取而代之的是堆积如山的沙堆和空荡的水泥地,只有家长带着孩子在这里玩沙子和骑车,那个曾经满载希望的地方,变成了一个“沙滩乐园”。
一想到原本承诺的“8月下旬开冰”,大家的心里就忍不住涌上一股失望。怎么可能在这些沙堆和水泥地上滑冰呢?难道说,所有的计划都只是纸上谈兵?
据统计,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有三亿人将参与冰雪运动。太原市作为一个有着530万常住人口的省会城市,滑冰运动的潜力巨大,预计将有超过100万人参与其中。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冰雪资源的空白,为什么一座专业的滑冰馆依然难以实现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地块上的规划和审批滞后?
如果相关部门能够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提供更高效的支持,开通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或许这一庞大的冰雪梦想早就实现了。然而,开工大典后的撤场,让大家感到这座滑冰馆的未来依然不明,如何向那些期待已久的滑冰爱好者交代?
这座气模滑冰馆,虽然看似即将建成,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未能如期完工。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行动,为冰上运动爱好者提供一片真正属于他们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