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一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在这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着重要作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这些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凝聚起来,整合资源,实现规模经营。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合作社积极开拓市场,与各大超市、电商平台合作,拓宽销售渠道,让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城市。农民们在合作社的带领下,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提升了种植养殖的技术水平和市场意识,生活日益美好,共同书写着闽清农村发展的新篇章。
盛夏七月,闽清县的山野丘陵、田间地头处处牛羊肥壮、瓜果飘香。农户辛勤劳作,收获丰收成果,欢愉的笑容写在脸上。
在闽清县下祝乡启鸿水果专业合作社,水蜜桃采摘已延续一个多月,现在正是“甜桃”的成熟期。社员祝武俭每天采摘鲜桃2000斤,销往福州农贸市场,售价一路看涨。祝武俭说,加入合作社以来,他流转土地25亩,种植优质水蜜桃品种,效益良好。今年他的30亩桃林可为他带来30万元的收入。
祝昌钤2013年加入合作社,十年间不断进行品种更新换代,他家果园现有“岗山白”“白凤”“甜桃”“朝霞”“中秋蜜”等品种,从夏至到寒露,每隔半月就有新品鲜桃上市。祝昌钤说,现在每年有三个月的收获期,大大提高了抗风险能力,种桃效益得到保障。
祝水云介绍,以前种桃单打独斗弱势明显,现在合作社种植户达60户,通过“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流转闲置土地1000亩,做到了规模种植。近几年合作社的桃山修了机耕路,推广新品种,统一了商标,拓宽销售渠道,合作社年创产值达1000万元,吸收富余劳动力500人。
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闽清县东桥镇惠农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联合社托管了4500亩林地,仿生态种养铁皮石斛、五指毛桃、灵芝等中药材。316个社员以“林地入股+投工投劳”模式参与生产,碎片化的土地被集中起来,分散的农户被组织起来,山林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联合社年创产值1100万元,群众增收3万元。联合社理事长张世华表示:“下一步,将流转更多闲置土地,吸纳更多劳动力,努力把合作社做得更好,让农户收入越来越高,实现互利共赢”。
辐射带动、示范引领,闽清县大龙湾农业专业合作社已成为闽清县金沙镇畜牧养殖的“领头雁”。在合作社副理事长肖宽忠的养殖场里,百来头闽南黄牛和数百只闽东山羊膘肥体壮,一派生机勃勃。肖宽忠介绍,合作社成立以来,他带领社员因地制宜,利用山坳草甸放养牛羊,取得不俗业绩。合作社现有社员108户,户均饲养牛羊50只,年出栏7000只,年产值超1400万元。下一步,合作社准备强强联手,扩大养殖规模,让村民收入持续增加。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截止2024年,闽清县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71家,22000多户群众参与生产,产业涉及橄榄、柑橘、茶叶、蔬菜、食用菌、水稻以及禽类、蜜蜂、水产、林下经济作物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生力军。
同时,闽清县开展优质农民专业社培育工作,对获评省级优质的每家给予30万元补助,鼓励合作社与科研院所组建产业联盟,实施合作社带头人专项培训计划,吸引大学生、返乡青年、退役军人返乡创办合作社。(蒋祖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