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阅读秦汉史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匈奴的能量问题。
在战国时代,匈奴的能量并不强。姑且不说能不能打过秦兵,就连赵国的边防军队都可以暴打匈奴。但是奇怪的是:到了刘邦做皇帝那会儿,西汉军队居然打不过匈奴,而到了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掏空家底,也没能彻底打崩匈奴。
很多人于是感觉匈奴的实力有些“薛定谔”模式。
那么,匈奴的实力到底啥样?
1、动态的历史
其实很多人看历史,往往存在一个毛病,那就是没有动态思维,喜欢用静态的视角看历史。但其实这个思维是不正确的。
说个简单的例子:晚清那会儿,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清朝。但是,在明末清初那会儿,南明朝廷也曾派人出使日本,希望日本德川幕府能出兵帮助南明朝廷抗清。当时日本德川幕府不为所动。
其实德川幕府很清楚,如果日本介入明清战争,很可能把德川幕府那点家底都给赔进去。
换句话说,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和甲午战争时代的日本,虽然都是日本,但是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处于封建社会状态,而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是资本主义状态。
所以弄清楚这一点,才好解读战国-西汉时期,匈奴实力的变迁。
2、匈奴早年历史
匈奴的祖先,按照史书记载,是夏朝的后代。此外,越王勾践的祖先也是夏朝的后代。所以很多历史爱好者得出个结论:那就是夏朝灭亡以后,夏后氏的人有的去了南方,有的去了漠北,各自寻找生路去了。
其实胡人和汉人的差别,很大程度上都是根据生活环境来的。生活环境是比较塑造人的。所以在中原生活的夏朝人,到了漠北,也得接受漠北的生活方式。
匈奴在先秦时期,算是很普通的游牧部族。到了战国时期,实力也就那样。中原各国当时忙着互相火拼,都没看上没啥实力的匈奴。
这一切到了秦统一天下以后发生变化。
这一天秦始皇听人说海外的神仙说了预言,说胡人会把大秦国给灭掉。秦始皇于是派人出兵暴打匈奴。可叹匈奴,无缘无故成了江湖神棍胡说八道的牺牲品。
在大秦天兵的暴打之下,匈奴一度被推向亡国边缘。所以东胡都经常来占便宜,欺负匈奴人。不过好在秦末战乱,让中原人没有关注匈奴情况。并且,匈奴这时候来了个不世出的领导:冒顿单于。冒顿单于通过一番整合,以小胜大干翻了东胡,兼并东胡的势力。同时利用中原战乱,夺取了河套地区,这些都壮大了匈奴实力。
西汉初年,刘邦本打算解决匈奴问题。但是刘邦很清楚:此时中原的情况,不支持刘邦连年对匈奴打仗。于是之后汉廷选择隐忍。
3、汉匈冲突
汉朝之后选择休养生息。这期间,匈奴不断扩张。在汉文帝时代,匈奴控制月氏故地,并且还控制了西域,并借此得到了来自中亚和西亚的商业资源支持。
此时的匈奴整合了漠南漠北、西域等区域,和战国时代的匈奴,压根不是一个状态。所以,即便汉武帝依靠军事手段,最终也没能彻底打服匈奴。
直到汉宣帝时代,汉廷在西域确立统治,此时匈奴才真正向汉朝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