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段感情被所有人否定,你是否依然愿意坚持下去?
许多人曾面临过这样的选择。有时,是因为身份和地位的悬殊;有时,是性格、外貌上的不合;各种各样的反对理由屡见不鲜。年轻时的爱情,常常冲动且热烈,但也如昙花一现,激情过后,理性与感情之间的博弈让人感到迷茫。当情感与现实产生碰撞时,有些人选择放手,而另一些人则执着坚守。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与唐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婚后生活如同一首美丽的诗,温暖且和谐。可惜,幸福的时光并未持续太久,不到一年,陆游的母亲出面干涉,硬生生将这段婚姻拆散,强迫陆游休妻。在母亲巨大的压力下,陆游最终做出了放弃的决定,但他内心永远留下了悔恨的阴影。那首《钗头凤·世情薄》,字字珠玑,诉尽了陆游无法抑制的离愁,字里行间满是对错过的痛惜。即使时至今日,我们再读它,依旧会为其中的深情所动,心生惋惜。情感这一字,千百年来永远难解,错过了,便再难挽回。
然而,在同样的抉择面前,“围棋王子”常昊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他与张璇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爱情观。常昊和张璇从小便相识,他们因围棋结缘,情投意合。两人最初的相遇,是那种在最美好的年纪遇见对的人,原本的幸福似乎唾手可得,但却迎来了来自各方的反对与质疑。师傅、父母、亲人、朋友,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他们的婚事。张璇的年纪较大,而且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在他们眼中,她并不配得上冉冉升起的围棋新星常昊。所有人都认为爱情不过是交换价值的工具,情感在这样的评判下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压力,常昊一度迷茫、犹豫,但心底始终有一个声音告诉他:这一生,只有她是对的人。
时光匆匆,二十年过去了,常昊没有放弃当初的选择。那么,如今他们的爱情如何发展呢?他们的婚姻又是怎样的结局?
常昊生于1976年,上海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那个年代的生活简单而朴实,但却充满了幸福感。父母为常昊取名“昊”,寄托了他们希望他未来能如天空般广阔的愿望。常昊的成长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六岁的小常昊便展现出与同龄人不同的聪明与才智。那时,他常常目不转睛地盯着街头的棋局,黑白棋子在他眼中如同星空中的点点繁星,充满了无尽的吸引力。常昊的父母看到儿子对围棋的兴趣,便把他送到了少年宫学习围棋。虽然六岁的小男孩对围棋的理解还十分有限,但他总是能全神贯注地坐上一整天,面对棋谱,他似乎能感受到其中的奥妙,渐渐地,围棋给了他无尽的快乐与满足。
常昊的天赋在这段时间内展现得淋漓尽致。即便是成人,面对他这个小小年纪的棋手,也要心甘情愿地认输。常昊围棋神童的名号很快便在棋界传开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常昊遇到了日本围棋高手安永。在当时,围棋在中国虽然起源深厚,但在日本却已成为一项主流运动。安永听闻常昊的天赋,特意来到上海与他对弈。年仅8岁的常昊便战胜了84岁的安永,证明了自己的围棋天赋。这个令人震惊的胜利,让常昊从小小的圈子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聂卫平,那个时候已经是围棋界的传奇人物,在得知常昊的事迹后,亲自找常昊对弈,并被他的才华深深吸引。尽管常昊在那局中并未取胜,但聂卫平敏锐地发现,这个小男孩有着远超常人的围棋天赋,于是决定收他为徒。对常昊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机会,更是他围棋生涯的转折点。聂卫平的引领与指导,让常昊走上了更为坚定的职业道路。
常昊在10岁时,便通过聂卫平的推荐进入了国家围棋集训队。这个集训队里,天才辈出,竞争异常激烈,常昊再也不能懈怠。每一天的训练都异常枯燥,围棋的孤独感渐渐侵蚀了他的心灵。尽管有聂卫平在旁,他仍然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孤独。就在他最感孤单时,命运安排了他与张璇的相遇。
张璇,比常昊年长八岁,是一位已经在围棋界小有名气的棋手。她的温暖与阳光吸引了常昊的注意,尽管两人之间似乎隔着一段很长的距离,但年轻的常昊内心无法抑制地感受到了某种朦胧的情愫。虽然当时张璇已经有了自己的婚姻,但两人之间的默契和深情依然在心底悄然滋长。张璇和鲁健的婚姻逐渐出现裂痕,最终以离婚收场。这个失败的婚姻让张璇对人生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她做出了一个改变一切的决定,选择了前往日本。
如果张璇当时没有离开,而是继续待在国内,常昊的情感或许永远停留在对前辈的尊重中。但命运总是出其不意,张璇的离开让他们之间的感情得以沉淀。五年后的再度相遇,常昊已经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而张璇也从年轻的棋手蜕变成了成熟的女性。两人重新相遇时,那种久别重逢的震撼深深触动了他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