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恩霆
7月以来,阿塞拜疆与俄罗斯的关系突然急转直下:先是阿塞拜疆方面取消两国议会和文化交流活动,接着该国执法人员突击检查俄卫星通讯社驻阿分社办公室,拘留多名俄方记者;作为回应,俄外交部召见阿塞拜疆大使,抓捕一名阿塞拜疆籍商人和一名阿塞拜疆侨民协会会长。目前,阿俄两国紧张关系仍未现缓和迹象。
这是2024年4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会面时的照片。(新华社)
【抓人成了导火索】
这次阿塞拜疆与俄罗斯闹矛盾,始于6月27日的一场抓捕。
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侦查部门表示,俄方执法人员当天在该州的叶卡捷琳堡逮捕了6名涉嫌参与一起谋杀案的犯罪集团成员。按照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的说法,被捕的嫌疑人是“俄罗斯公民,原籍阿塞拜疆”。
有报道称,这些嫌疑人被指与发生在2001年、2010年和2011年的谋杀案有关,而且这次抓捕行动中有2人死亡。据称,死者是名叫齐亚丁·萨法罗夫和侯赛因·萨法罗夫的兄弟。另有说法称,俄方这次抓捕行动逮捕了更多人员。
6月28日,阿塞拜疆外交部发表声明,对叶卡捷琳堡事件表示严重关切,召见俄罗斯驻阿临时代办表示强烈抗议,指责俄执法部门的行为存在“法外处决”和“基于种族的暴力”。
6月30日,阿塞拜疆执法机构突击检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驻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分社的办公室,抓捕了7名俄方记者,声称他们为“间谍”。7月1日,阿塞拜疆总检察院宣布,已就俄执法人员在叶卡捷琳堡对阿塞拜疆公民实施的酷刑和残暴杀害行为启动刑事调查。
与此同时,阿塞拜疆议会宣布,不参加原定在莫斯科举行的阿俄两国议会交流活动;阿塞拜疆文化部宣布,取消俄方官方和民间机构在阿塞拜疆举办的音乐会、展览等文化活动。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在7月1日召见阿塞拜疆驻俄大使穆斯塔法耶夫,谴责阿方行为“非法且不友好”。
俄罗斯外交部 (资料片)
然而,风波并没有就此结束,反倒进一步升级。7月1日,俄罗斯国家近卫军拘捕了俄罗斯沃罗涅日地区最大的阿列克谢耶夫斯基市场的阿塞拜疆籍老板尤西夫·哈利洛夫,同时在叶卡捷琳娜堡的“巴库广场”购物中心附近拘捕了当地阿塞拜疆侨民协会会长沙欣·希赫林斯基。
其实,今年以来,阿塞拜疆与俄罗斯之间就龃龉不断,早已为近期交恶埋下伏笔。
今年2月,阿塞拜疆以“缺乏法人实体”为由,关闭了位于巴库的“俄罗斯之家”文化中心。5月,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代表尼古拉·瓦卢耶夫在社交媒体上批评阿塞拜疆上述决定,呼吁俄政府关注境内的阿塞拜疆侨民。
这番言论遭到阿塞拜疆议会议员阿泽尔·巴达莫夫抨击,称瓦卢耶夫是“进化死胡同的罕见代表,其发展停滞在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之间”。不久后,巴达莫夫在入境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州时遭到遣返,俄新社报道称这是因为他发表了反俄和仇俄言论。
这是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里海沿岸风光。(新华社)
【空难事件难翻篇】
近年来,俄罗斯与阿塞拜疆关系经历了不少起伏,其中绕不开纳卡问题。围绕纳卡地区的领土争端,阿塞拜疆曾与亚美尼亚爆发战争,该地区曾长期处于亚美尼亚的实际控制之下,阿亚两国间的冲突时有发生。
这一问题在2023年9月发生转折,在土耳其的支持下,阿塞拜疆发起军事行动一举夺回纳卡地区,亚美尼亚步步后退,最终两国在2023年12月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有意在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基础上实现关系正常化并达成和平协议。2024年5月,阿亚签署边界划分协定书,正式划定两国边界。
在纳卡问题上,俄罗斯一贯倾向于亚美尼亚,参与维和并多次从中斡旋。但阿塞拜疆夺回纳卡地区时,亚美尼亚认为没有得到俄罗斯的支持,也没有获得来自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集安组织)框架下的支援,遂大幅调整对俄外交,转而加强与北约互动。
2024年8月,乌克兰攻入俄本土库尔斯克州之际,俄总统普京依然按计划于当月访问阿塞拜疆,与阿总统阿利耶夫举行会晤。普京上一次到访巴库还要追溯到2018年。
可没过多久,阿俄关系就因一场空难而跌入低谷——去年12月25日,一架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的客机在从巴库飞往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途中,在里海东岸的哈萨克斯坦阿克套附近坠毁,机上67人中有38人丧生。
这是2024年12月25日在哈萨克斯坦阿克套附近拍摄的坠机现场。(新华社)
事发后,阿塞拜疆方面表示,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外部物理和技术干扰”是导致客机失事的因素。去年12月27日,阿里耶夫向俄方提出三个要求:道歉,承认罪责,惩罚责任人并支付赔偿。
12月28日,普京同阿利耶夫通电话,就失事客机曾在俄领空受到物理和技术干扰致歉。根据俄方披露的通话内容,阿塞拜疆客机按照准确的时间表飞行,其间曾多次试图降落在格罗兹尼机场。当时,格罗兹尼等地遭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防空系统正进行反击。
12月29日,阿利耶夫再次与普京通电话。当天,阿利耶夫在接受阿塞拜疆电视台采访时说:“可以明确地说,客机是被俄罗斯击落的。”他说,由于受地面射击,客机尾部严重受损;客机被电子战手段影响而失去控制。今年2月初哈萨克斯坦方面公布的初步调查报告证实了这一说法。
近期,由于阿俄关系风波不断,阿塞拜疆媒体7月2日播放了一段录音,指责俄军去年12月故意向从巴库飞往格罗兹尼的客机开火。录音显示,俄国防部下达直接命令,用防空导弹袭击这架客机。对此,俄方尚未作出回应。
2024年12月26日,阿塞拜疆政府大楼前的国旗降半旗为客机失事遇难者致哀。(新华社)
【巴库外交再平衡】
阿塞拜疆油气资源丰富,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也曾在1993年加入俄罗斯主导的集安组织,但在1999年退出。当时一同“退群”的还有同处于南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以及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同年,这三国与乌克兰、摩尔多瓦组建地区组织“古阿姆集团”,乌兹别克斯坦后于2005年退出。
显然,“古阿姆集团”现有成员均与俄罗斯关系不睦。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阿塞拜疆与乌克兰的关系比较微妙,双方国防、安全和情报部门高官多有互动,曾洽谈联合生产无人机、网络安全合作等业务,签署过军事技术领域合作备忘录。
去年12月阿塞拜疆航空那起空难事件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与阿利耶夫通电话表示慰问。今年7月1日,泽连斯基再次与阿利耶夫通电话,商定近期召开两国政府间委员会会议。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他在通话中感谢阿塞拜疆对乌克兰的支持,并就叶卡捷琳堡事件向阿塞拜疆表达明确支持。据阿塞拜疆媒体报道,阿利耶夫在通话中感谢乌方在阿俄关系紧张期间给予的支持。
受俄乌冲突影响,欧洲为了摆脱对俄能源以来,大幅削减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随之引发的能源危机促使欧洲寻找新的能源供应方。除了阿尔及利亚这个北非能源巨头,阿塞拜疆也成为欧盟的可靠选项。
这是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拍摄的“火焰塔”大厦。(新华社)
除了是能源产地,阿塞拜疆还是里海和中亚能源对外运输的中转枢纽。2005年,从巴库至土耳其港口杰伊汉的管线完工。2018年,横贯土耳其的塔纳普管线完工,进而抵达欧洲。未来连接土库曼斯坦的里海港口土库曼巴希与巴库的管线建成后,可直接接入阿塞拜疆-土耳其-欧洲输气管网,极大便利中亚的天然气输往欧洲。
今年4月,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卡拉斯访问阿塞拜疆,与阿利耶夫举行会谈,这被认为是阿欧关系的一个重要节点,而能源合作尤其是天然气供应是双方的核心议题之一。
2022年7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问阿塞拜疆,双方签署了能源领域战略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阿塞拜疆承诺到2027年将对欧天然气供应量增加一倍以上,达到每年200亿立方米。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去年欧盟进口天然气中,阿塞拜疆占4.2%。
去年12月,阿塞拜疆与格鲁吉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签署协议,建设一条海底电缆向欧盟输送电力,预计将在2029年前正式投用。对此,阿利耶夫表示,此举是对欧洲能源安全的重要贡献,同时也为欧盟与阿塞拜疆之间搭建起一座新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