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画出了一道漂亮的增长曲线。
今年上半年,近20个优质项目密集落地,总投资额超130亿元。而在2024年,其产业营收规模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26%,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在群雄逐鹿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赛道上,佛山何以从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突围而出?破解产业同质化,佛山凭借怎样的差异化策略实现营收规模一年一台阶?当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大关后,又将如何向更高维度的产业生态跃升?这三个关键问题,正随着佛山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而逐渐揭晓答案。
南药大健康生物科技项目落子云东海电子信息产业园。佛山市卫健局供图
错位发展、定点突破的产业“新打法”
摊开佛山今年发布的业内首份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地图,20个产业集聚区、57个产业园、3.8万亩产业载体,清晰勾勒的“棋盘”上,五区各落子眼、各展所长。
禅城区主攻新药研发、骨科医疗机器人、健康美容等领域;南海区深耕口腔、眼科、康复、中医药等优势领域;顺德区聚焦智慧医院、医疗机器人、医工融合等领域;高明区发力中医药、医疗器械领域;三水区则专注医疗器械、化药生产领域。
这种拒绝“一窝蜂、赶着上”的产业发展逻辑,让佛山沿着“全市协同、各有侧重”的思路进行布局,摆脱产业同质化,在细分领域实现定点突破。
牙科椅年产量超20万台,牙科手机高达600万支,国际市场占有率突破60%,广东中科安齿研发的种植牙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欧谱曼迪打造国内首个4K光学3D荧光腹腔镜系统,佛山医疗器械产业已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中医药板块,以中国中药控股为龙头,中国中药控股旗下的冯了性药业、德众药业等老字号与广东一方、环球制药等现代药企形成产业集群,年总产值超百亿元,其中广东一方的中药配方颗粒稳居行业市场份额的30%以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佛山还积极布局手术机器人赛道,以长木谷公司等为代表,打造包括手术模拟系统、关节置换手术导航、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等以骨科为特色的手术机器人产业,推动智能辅助诊疗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如今,佛山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以医疗器械、现代中药、生物医药为核心,涵盖医药研发、医疗机器人、康养等多领域的产业格局羽翼渐丰。据统计,全市已聚集药品生产企业56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709家、化妆品生产企业393家,企业总量排名全省第三。广东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直言:“佛山医疗器械企业数量全国前十,这是制造业土壤长出的医疗生态。”
“强招商” 掀起“项目潮”
“不是所有项目都要,而是要能串起产业链的项目。”佛山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招商专班相关负责人的这句话,道出了“项目潮”背后的核心逻辑。
自2023年成立以来,招商专班参考先进地区经验制定产业沿链报告和招商图谱,梳理目标企业名单,围绕目标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进行拜访洽谈。2024年累计外出拜访160余次、热情接待企业270余次,换来的不仅是170多亿元的签约额,更加速产业成链成群,助力佛山得以在短短数年便实现产业规模“连级跳”。
今年4月,佛山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复星高科技、东软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的签约入驻,签约项目投资约70亿元,新鲜血液的不断输入,为佛山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复星高科技在大健康领域深厚的资源积累和丰富的运营经验,有望为佛山带来全新的产业模式和发展思路;东软集团在医疗信息化、智能化领域的先进技术,将与佛山本地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这种“延链补链”和拓展细分赛道的招商哲学,在佛山各区有着更为生动、具体的精准发力。
南海区创新打造的“医卫联盟”,设立10个细分领域发展委员会,激活各类要素顺畅流通、高效对接。顺德区则成立“健康产业促进协会”,容桂街道创设“医工产业联盟”,促进临床需求与研发生产的紧密结合,助力医工融合和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三水区聘请7位产业战略规划等相关领域专家,组建“智囊团”,为项目引进、培育提供权威指导。
此外,招商专班重点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方向,推动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创新诊疗研究院(佛山)基地建设,发挥链主单位带头作用,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促进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发力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产业长远发展的底层逻辑,在于创新驱动。
医药行业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在创新爬坡期,亟须“扶一把、推一把”。
事实上,佛山生物医药健康领域已建成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市概念验证中心、16家产业中试平台,打造了一套初具规模的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正全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研究”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速科研成果破茧成蝶,全方位赋能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生态。
“政府审批服务力就是企业发展竞争力。”广东某医疗器械公司的负责人深有感触,“佛山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指导,大大提升了企业注册申报质量,缩短了办理时间。”省地合作共建的这些平台落地后,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产品注册审评和检验检测等服务,助力企业研发成果加速转化。
3个院士工作站、2个省创新创业团队、39个市科技创新团队、超150名高层次人才,这些最强大脑正为产业注入智慧动能。
未来,佛山还将打造出一批连接科研与产业、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为企业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加速度”。
站在千亿产业新起点审视,这座城市成功突围的密码,就隐藏在这种既有“医工融合、集群共进”的整体布局,又注重“链式思维、精耕细作”的务实进取之中。佛山用错位发展、定点突破的新打法证明:找准自己的坐标,就能在万亿市场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采写:南方+记者 邱日华
【作者】 邱日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