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的一天,一位年仅19岁的青年来到佛光山正式剃度出家。
伴随着木鱼声和头发落地的声音,让他的内心不仅宁静,而且十分欢喜。
“既然出家,那就好好的修行”,亲人无奈的对他说到。
没有人知道他正值大好青春,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更没有人知道,在他出家后,为何会独自一人前往非洲,还照顾了无依无靠的孩子8000多名,谁也不知道他咋想的。
那么,他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会做出远赴非洲的想法呢?
出家之因
对于吾等凡夫俗子而言,认为出家修行之人,大都是为了逃避,或者是看破了红尘,才会选择出家的。
可是,这些只是我们的片面认知,殊不知出家修行之人,并不是因为生活的不如意,他们要么是慧根深厚,要么是想寻求解脱之道,才会走向修行之路。
而慧礼法师就是因为想要走向解脱之路才会出家的。
回首慧礼法师的前半生,他1955年出生于屏东万峦,由于家里清贫,所以他自幼便能吃苦,还时常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为了不让父母这么辛劳,不让他们操心自己,在他上初中的时候,他曾到邻村国小当守夜,虽然挣得不多,但是也能为家里省去一部分费用。
可是,漫漫长夜,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种煎熬,何况当时年纪还小的他呢?
虽然内心害怕,可是他也没有办法,每天除了与黑夜相伴,他还要与学校旁边的坟地为邻,这让他内心除了害怕外,还对人生,有了自己的一个认知,同时也让他内心存在着一个疑问,那就是人为什么会老去,老去后又去了哪里呢?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不仅慢慢成长了起来,而且还进入了高中,可是由于家里生活艰难,他只能借宿在潮州明心佛堂。
正是这次的机缘,让他开始真正有机会接触到了佛学文化,起先他并不知道佛学,可是在这里后,由于耳濡目染,让他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后,他发现,佛学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智慧,为了追求这种智慧,在他19岁时,他选择正式剃度出家。
远赴非洲
出家后,慧礼法师不仅跟随师父星云大师学习佛法,而且还用心修行,严格地要求自己。
正是他的这颗虔诚之心,得到了星云大师和僧众的认可,随后,他更是被委以重任,成为了佛光山都监院工程监院。
虽然他成为了监院,可是他还是每天坚持修行,让他对佛法的领悟,可谓是更上一层楼。
后来,为了让我国的佛学文化得到传播和发展,他遵从星云大师的心愿,独自一个人前往非洲,想要让佛学文化在此落叶生根。
众所周知,非洲本来就比较落后和贫穷,而且他们也不信佛教,想要让佛教在这里传承和发展谈何容易。
可是,慧礼法师认为,自古以来,弘法就不易,如果不能去弘法,又怎么能够去普渡众生呢?
本着“慈悲为怀”的理念,他还是选择来到非洲,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刚来到这里,还没开始弘法呢,别人看到他,就吓跑了。
原来,他们没有接触到国外人,认为和他们长得不一样,所以才会跑走,看到这种场景,慧礼法师内心丝毫没有放弃之念,反而更加坚定了弘法的必要性。
为了让人们了解我国的佛教文化,他开始在善心人士南非华侨李兰龄之父的布施下,在南非豪登省布隆赫斯市郊区的一座文化公园内建立了一座寺院,并起名为南华寺。
这座寺院不仅是非洲最大的佛教寺院,而且还是一座大乘佛寺,有了寺院,他开始在此讲经说法,可是,压根就没有人前来。
为了能够传播我国的佛学文化,他更是发下愿心:“埋骨非洲,五世为黑人僧伽,以一世之不能,愿以五世作拼抟”。
正是他的愿心所致,这里的人慢慢地接受了佛法,随后,慧礼法师更是以身作则,为他们讲解佛法的智慧和慈悲,不仅为他们结下了善缘,而且也让他们得以真正的去认知佛学文化,从而去领悟佛法。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的佛学文化得以在非洲传承和发展,到了2001年,慧礼法师为了更好地传播佛学,他曾踏足了马拉维、坦桑尼亚、赞比亚等数十个非洲国家,亲身为他们说法,让他们知道了我国的佛学文化。
随后,慧礼法师有感于非洲人们的病苦、贫穷等情况,看到许多孩子流离失所,他本着慈悲之心,不愿看到这些孩子受苦。
于是,他发下愿心,在2004年,于马拉维创办第一所孤儿院——阿弥陀佛关怀中心(AmitofoCareCentre,简称ACC),决定去照顾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
经过他的努力,收留了2000多名孩子,随后几年,更是收留了8000多名孩子,虽然照顾这些孩子需要很大的开支,可是他从来没有选择放弃,因为这对于他来说,就是他的使命,更是他的愿心。
正是多年来,他对孩子的照顾,大家亲切地称他为“非洲爸爸”,而他更是尽心尽力的去照顾他们。
慧礼法师言传身教,不仅让我国的佛学文化在非洲得到了传播和发展,而且他还以身作则,用慈悲之心,去照顾8000多名孩子,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善心和慈悲心,同时也让我们真正的领悟了慈悲为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