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年轻人不妨去非洲就业”的文章出名了,不过网友的反响却不都是积极的一面。在看到这个议题当时,很多人下意识提出反对声音,因为非洲太遥远了。
最简单来说,从国内飞往非洲,单程飞行别说时间长短,机票至少都过万了!年轻人三个字,其实是他们经济水平很好的证明,因为大多数年轻人不靠父母靠自己挣钱,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拥有庞大数量的资金。
因此,若要让年轻人自己出钱买一趟来回机票,不心疼也是不可能的,但若不回家,他们是否要和父母相隔几千公里?
当然,我们可以说网络很发达,不出门上网就可以看到许久未见的亲人,但若网络真的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为何人们还需要线下的社交活动?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也是群居动物,人需要交流,感情需要联系。
号召年轻人去非洲就业,是让他们一年见不着父母一面吗?对年轻人来说,如果机票有人承担,那么飞多几次也无所谓,可是机票需要自己购买,对他们本就捉襟见肘的生活而言,是否更加加重了负担?
年轻人的爸妈,他们想念儿女时,只能通过看看照片的方式吗?很多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意味着他们的父母只有这一个孩子,唯一的孩子去了遥远的地方,父母会心疼,也会担心。
即便年轻人在当地小有所成,我们传统的文化终归是讲究衣锦还乡。年轻人奋斗多年以后成为富裕者,但是父母也已经白发苍苍了,这个时候你是选择继续赚钱,还是回家来照顾父母?
这一点现实的考虑,即便有鸿鹄之志的人也应该顾及,因为孝道是传统的美德,更是人性的表现。
年轻人当然可以去非洲就业,只是后续的一系列问题也需要有人考虑到,而不是一味号召他人如何做事,否则只会像网友们那般疑惑。
人们听到一个声音表达嘲讽,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开放,而是这个观点与他们平凡的价值观相悖了,又或者让他们意料不到,所以他们用自己的思考逻辑无法理清。
若家中有多个兄妹,那么出去外地闯荡,家里老人还可以有孩子照顾,但若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对父母的照顾是人之常情,也是他们逃脱不开的职责。
既然如此,这些孩子是否有可能去那么远的地方奋斗,美其名曰响应号召,但实际上却脱离了自己最应该遵循的孝道。
这是否会让一部分年轻人离自己的原生家庭越来越远?如果这些孩子在当地生活过程中遇到了心仪的另一半,他们在当地结婚生子,那么再回到家乡的机会有多少?
一个朋友年轻时去外地奋斗,即便同样在国内,几千公里的距离让他曾经很不以为然,年轻时总想着交通方便,想回家随时都可以回去,但直到人到中年,才发现回家见一面爸妈有多难!
有时候不是不想回去,而是现实种种情况,断了他想要回去的念头。多年以后他感叹那时候自己太年轻,如果还能重新选择一次,他一定不会在离家乡那么远的地方安家,哪怕他已经成为有钱人,哪怕他在当地有车有房也有孩子和妻子,但他的心始终是在两个地方牵挂。
去非洲不难,难的是提出口号的人也能去非洲,那才是更加可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