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过半,辽宁省博物馆统计数据显示,10月1日至10月4日,辽宁省博物馆共接待观众10.7万人次,较2023年国庆前4天同比增长65.5%。其中,省外观众占比64.1%,省内观众占比35.9%,省外观众较2023年国庆前4天同比增长9.1%。
面对“史上最忙”国庆假期,辽博推出各种人性化服务和公益课程,让每一个观众都能感受到国宝的魅力和辽宁的热情。
南北游客齐聚辽博
入口处观众排成长龙,展厅内人头攒动……今年国庆假期,辽宁省博物馆成为游客来沈阳参观游览的必打卡地之一。据辽博统计,省外观众来源地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黑龙江省、吉林省、河北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
来自黑龙江省的旅行社领队李瑞说:“这次我是带了一个50人的团来到沈阳,团员们都非常喜欢辽博,这里不仅有国宝,而且服务特别好。”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辽博内能够听到国内各地的方言。来自海南省的游客赵信说:“我是第一次来到沈阳,很幸运在辽博看到了《瑞鹤图》。今年冬天,我打算再来沈阳游玩,感受冰雪魅力。”
两件亮相央视秋晚国宝
成“宠儿”
在今年央视中秋晚会中,当李玉刚、张含韵表演歌曲节目《赤伶》时,辽宁省博物馆珍藏的《瑞鹤图》《西湖十景图》《簪花仕女图》和元代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等文物惊艳亮相。
据了解,目前辽博展出的两件亮相于央视中秋晚会的国宝,分别是《瑞鹤图》和元代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分别在“廉韵清风——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展览”“山河与共——辽金历史文化主题文物展”中展出。
来自上海的赵红带着5岁的儿子到沈阳旅行,看到展览宣传信息,临时改变行程,带孩子来观展。“对孩子来说,参观博物馆是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在心里埋下文化的种子。”赵红说。
辽博文创
让观众把国宝“带回家”
近年来,辽博文创火爆出圈。国庆期间,辽博推出众多文创产品,让观众把国宝“带回家”。在售卖文创产品的“辽博雅集”内,每天都排着长队。“你看这个戒指,外表是蝴蝶形状,里面用技术封存了鲜花,戴在手上,就好像画中持蝶贵女一样,太好看了!”从广西来的游客李永珍排队买到了“簪花”系列手作饰品。国宝《簪花仕女图》中,一位仕女髻插芍药花,右手举着蝴蝶,左手提起帔子的形象广为人知。针对《簪花仕女图》,辽博开发出“簪花”系列手作饰品,让画中人的装饰透过特色文创产品“走”进现实。
辽博副馆长董宝厚说:“我们通过多业态跨界合作,开展文创产品研创,让文物‘活起来’。文创产品有助于在年轻人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更多的文化交流者和传承人。”
人性化服务被外地游客点赞
国庆假期,为了保障游客和文物安全,辽博专门成立了假日应急小组,对参观秩序、讲解接待、服务保障作出相关预案,还联合馆区所属公安交警部门派驻警员执勤。
“衡量一个博物馆的标准,除了展品,还有环境。我去过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馆,面对这么多游客的参观,辽博的卫生间依然非常干净,把细节做到位了。”来自北京的游客黄书和说。
记者发现很多外地游客都是带着行李箱而来,为此辽博提供了免费的存包服务。一位广州游客说:“辽博各楼层都有休息座椅和可以免费使用的饮水机,很注重服务细节。地铁直通辽博,地铁口还有引导人员,感觉整个城市都在为我们服务。”
热点推荐
1
沈阳太宠“且”了!把手机交给警察就会收获……
2
这个全球大会在沈阳开幕!白岩松热忱推荐
3
就在9月30日,沈阳将开启……
来源:沈报全媒体记者 杨博、沈阳发布客户端
编辑:崔扶尧
校对:兰鸿翔
责编:张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