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大家:未来几年,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
创始人
2025-05-25 09:03:27
0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每次去人多的地方转一圈,回来后都特别累。

本想放松放松,结果不管是景区还是商场,体验都一般。

更糟心的是,还可能遇到一些倒霉事。

要么,与人发生一点不愉快,要么,就是惹上一身麻烦。

怪不得,这几年总有人呼吁:没事,别总去凑热闹。

曾仕强老先生也说过: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人一多,事就多,气息浑浊,磁场混乱。

尤其是眼下的时代,“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人不免心浮气躁。

所以劝大家,未来几年,人多的地方,还是少去为妙。

01

  • 越往人堆里钻,越容易被消耗

前阵子,一条#地铁吸人阳气#的帖子,火了。

发帖博主称,早上出门还元气满满,可坐一趟地铁,就感觉被掏空了。

整个行程不过半小时,但在人堆里走一遭,就像跑了几公里一样累。

一进地铁站,耳中是窸窸窣窣的声音,眼前是满脸倦容的打工人。

时不时地,还能听见孩子的玩闹声,老年人手机巨大的彩铃声……

就算你什么也不干,注意力也被周围的人,一点点扯动着。

用不了多久,疲倦和烦躁就一股脑涌上心头。

对此,我也深有体会。

却始终搞不明白,人群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消耗力。

直到我看了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才明白了。

丹尼尔经过大量研究证实,人类的思维,有一部分是自主发生的。

比如,看见一个人,你会不自觉地被他的穿着、动作、情态吸引。

而后会下意识地作出一些判断,这人什么身份啦、要干什么啦,等等。

这些思索,发生地自然而然,且不受主观控制。

身处嘈杂的环境,我们的大脑也是一刻不停地运转。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越往人堆里钻,越容易被消耗。

不管是注意力,还是思考力,都是很耗能的。

若是一不小心,被人偷走能量,那结果肯定是莫名其妙地累。

还看过一位网友的分享,也很有共鸣。

她说,每进行一次社交,都元气大伤。

说很多话,听很多事,要应付很多无聊的人和事。

一番应酬下来,一样是身体被掏空的感觉。

所以你看,只要人多的地方,都在无形中透支我们的身体。

这些地方,好似一片沸腾的海,总有那么一股浪击中你。

随后将你卷入烦躁、憋闷,和说不明的疲惫中。

人是环境动物,深受磁场影响。

磁场混乱,我们也会心神不宁。

02

  • 越爱凑热闹,越是惹麻烦

前几天,读曾国藩,看到一则很有趣的小故事。

曾国藩年轻时,很浮躁,在家一刻也坐不住。

今天去街上喝酒打牌,明天与同僚聚众畅饮。

就连刮风下雨的坏天气,也挡不住他往外跑。

道光年间的一天,京城刮起大风,曾国藩仍然“无事出门”。

回来后,他痛切地反省自己:“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

可第二天呢,菜市口杀人,他又“欣然前往”。

如果凑热闹只是浪费时间,倒也罢了。

关键是哪人多去哪,不免惹祸上身。

一次宴席上,同乡郑小珊喝醉了酒,与他争论起来。

而酒至半酣的曾国藩,也压不住心中怒火,开始对骂。

二人越骂越凶,简直是斯文扫地。

后来,此事成了曾国藩的一大把柄,时常被人拿来揶揄。

一些朝廷重臣,也因此排挤他,害得他做什么事都不顺。

《增广贤文》有句古语:闻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

闲来无事,少凑热闹,早早回家,才是安身立命之法。

不管不顾地往外跑,还专挑人多的地方,惹上麻烦是迟早的事。

你有没有发现,越是热闹的地方,人越是难以保持理性。

就好像,外界的喧哗、杂事,总有一项能拨动你敏感的神经。

而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不经意间的意外,也是说来就来。

你拿不准人堆里,有谁会情绪失控,或是故意找茬。

你更拿不准,自己会不会碰上什么烂人烂事。

老话说的好,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不去人多的地方,是自保的最好方式。

03

  • 未来几年,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

梁文道说:“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

越是身处人群,人越是难以平静。

那无聊的时候怎么办?

其实,除了凑热闹,还有很多颐养身心的方式。

① 独处:离人群越远,离自己越近。

前几天看访谈,一位医生的讲述,令我颇受启发。

她是那种典型的“身弱之人”,特别容易感到累。

大伙好奇,这么弱,还能当医生?

她笑笑说,鄙人自有办法。

从上学那会起,她就有意回避社交,能独处就独处。

哪怕午饭的间隙,她都找个角落静坐一会。

上班后,她也是能宅着就不出门,能不见人就不见。

一个人的时候,她会看书、写字,更多的时候是冥想。

心神安定,思绪放松,即便身弱,她也总能满血复活。

窦文涛在《圆桌派》里,也提到类似经历。

他自己平日里不爱热闹,一下班就钻进书房。

当外界的喧嚣被挡在门外,他便沉下心来与自己相处。

去内观,去反思,用极致的安静滋养精气神。

远离人群,能量内收,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善待。

② 出门:离人群越远,离自然越近

不去人多的地方,并非闭门不出。

走出门,我们可以去大自然的天然氧吧中捡拾快乐。

美学家蒋勋,大半辈子都在奔忙。

做演讲、开课堂、参加艺术界聚会,去名胜古迹游历……

年轻时,他尚能应对,但年纪大点以后,就明显感觉吃不消了。

63岁那年,他突发心脏病,做了手术。

经此大难,他突然萌生了归隐之意。

出院后,他带着书和一些简单的行李,从繁华喧闹的大都市,搬到了儿时居住的小乡村。

在这里他不看电视,也很少用手机,几乎隔绝了所有外界的纷扰。

他每天清晨5点起床散步,沿路欣赏不同时节的稻田。

有太阳的时候就在院子里看书,晚上便静静观赏漫天星光。

这份宁静和淡然,让他的身体康复,心灵也得到了抚慰。

那些人烟稀少的,又景色秀美的地方,磁场干净,生机勃勃。

我们于此中,慢慢走着,看着,呼吸着,感受着……

这份微妙又美好的感觉,可消万千惆怅,可抵岁月漫长。

04

年轻时,我也不甘寂寞,一放假就想出去凑热闹。

然而,仔细回忆一下,那些经历,多半不怎么愉快。

每次从爆款景点回来,都像被扒了一层皮,又累又烦。

心理学教授大卫·霍金斯说过:

一个正能量的人,他的磁场才会带动万事万物变得有秩序和美好。

保护好自己的能量,用干净的磁场,托起美好的人生。

相关内容

原创 ...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实在是太幸运了,不但有了以李世民为首的能征善战...
2025-07-11 00:33:45
原创 ...
中国四大美女指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要论排名则西施居首...
2025-07-11 00:33:45
原创 ...
名字很重要,尤其在古代,这位将军就是因为乳名没起好,葬送了性命,同...
2025-07-11 00:33:43
原创 ...
秦国,一个从边陲小邦逐渐崛起为统一六国的霸主,其辉煌背后,有一位关...
2025-07-11 00:33:41
四川眉山出台土地储备考古前...
8月2日,红星新闻记者从眉山市文物部门获悉,为进一步夯实眉山地下文...
2025-07-11 00:33:32
原创 ...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对当时脆弱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经济结...
2025-07-11 00:33:32
原创 ...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一个穷困国家要发展成为发达国家,那是需要经...
2025-07-11 00:33:27
依恋长城的威廉•林赛一家人...
    英国人威廉•林赛1986年第一次来到中国,1987年成功...
2025-07-11 00:33:03
原创 ...
首先张良和韩信的感情一般,没有必要冒着生病危险去救韩信;其次张良不...
2025-07-11 00:32:49

热门资讯

一碗跨越时空的温暖 —云南过桥... 在云南蒙自城的晨雾中,总能看到这样一幅场景:青石板街边的食肆里,一海碗滚烫的浓汤端上木桌,十数碟薄如...
2025黄山之巅·花YOUNG... 2025年7月8日至9日,黄山迎来了一场专属于毕业生的青春盛宴——“黄山之巅·花YOUNG毕业季”。...
原创 阅... (本文为作者在头条的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请勿转载) 这次与辉同行的甘肃之旅,与以往的阅山河截...
吕文扬的樟树市亚博文化之旅 吕文扬站在樟树市火车站广场上,深吸了一口带着淡淡药香的空气。作为一位对中医药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亚博旅...
五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来湖南赴... 为擦亮韶山经典红色名片,助力湖南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7月10日下午,红色文旅招商推介会在韶山举行。此...
丝路三岔口上,灵动的巴楚 遗址、景区让游客一眼看千年;沙漠模特秀、山地自行车赛等文旅活动吸睛亦吸金;满眼绚丽的色彩、奔放的音乐...
上海剧院式场地:文化地标与城市... 上海是一个迷人的国际大都市,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丰富的艺术活动而闻名。剧院场地作为上海文化的重要载体...
好评如潮的秘密:青年神州好评领... 在北京旅行社的好评榜单上,青年神州、途开心、好途的名字总是名列前茅。无数游客的真实好评,道出了它们为...
“海上第一茶楼”湖心亭焕新重开 ↑ 7月10日拍摄的湖心亭内景。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当日,经过近2年的保护性修缮,上海豫园九曲桥...
游多彩贵州城 一站式打卡活力贵... 毗邻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和汽车客运东站的多彩贵州城自去年焕新升级以来,以“吃、住、行、游、购、娱”全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