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时54分
一列满载55个40英尺集装箱的
X8119次中欧班列
由DF8B机车牵引
从集宁北站Ⅱ场6道启动
在风笛声中向二连站疾驰
这是中欧班列驶出国门前的
最后一程
集二铁路与蒙古国铁路相连,是通往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铁路通道。呼和浩特机务段二连运用车间是草原铁路唯一一个口岸运用车间,不仅负责集二线的货物列车牵引任务,还承担着二连站至蒙古国扎门乌德站的国际列车牵引任务。
集宁至二连区间穿越广袤的浑善达克沙地,这里全年气候多变,恶劣天气频发,列车开行密度大,对机车乘务员的驾驶技术要求极高。
驾驶室内,年仅26岁的司机王岩正全神贯注地监控着前方线路、地面信号和机车信号,同时迅速扫视操纵台上的各项仪表技术参数,沉稳操纵机车之余,还要通过无线电话与前方车站值班员保持紧密联控。
11时8分,列车通过七苏木站后,副司机刘江起身,带着手电向驾驶室后面的机车柴油机工作间走去。柴油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几乎淹没了外界的一切声音,在窄小的过道上,刘江借助手电筒光线,逐一检查电器线路、油水管线、变速箱及冷却风扇。
完成巡视后,刘江回到驾驶室,高声向专注驾驶的王岩汇报情况,并按下LKJ巡检确认键。这是他们为确保机车状态稳定,在通过规定车站后的例行检查程序。像这样的巡检,他们一路上要完成30多次。
完成一系列工作后,刘江坐回副司机机位上,紧盯前方路况,车内除轨道摩擦声与车轮碾过轨缝的声响外,一片寂静。
除了确保列车安全运行,机车乘务员也是守护防洪安全的最后防线。在汛期,机车乘务员还需要加强与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员的沟通,一旦收到降雨信息或发现降雨,立即加强瞭望,并及时向就近车站通报雨情、水情。
14时6分,列车驶入防洪区段,王岩手握闸把,随时准备停车,刘江则全程站立,持续瞭望……两人心中谨记“没有错停、只有盲行、大胆降速、大胆停车、果断处置、防止重奖”的24字汛期行车原则。
15时23分,列车在赛汗塔拉站停车换班。中欧班列运行途中需多次更换司机,如同接力赛一样,在赛汗塔拉站接班的,是即将完成列车出国前最后一棒的李宏飞和侯温凯。
作为一名有着6年驾驶经验、安全牵引300余列中欧班列的“老司机”,李宏飞认真对待着每一次值乘任务。
虽然线路固定,但货物重量、列车长度各异,再加上天气变化因素,只有将每次任务当做第一次那样小心谨慎,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随着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持续增长,像王岩、李宏飞这样的司机每月都要值乘中欧班列8至10趟。
16时34分,利用列车停车的空闲时间,李宏飞顶着烈日仔细检查机车走行部,手中的检点锤敲击声与柴油机的低沉轰鸣声交织在一起。
16时39分,得到发车信号,列车平稳起步,逐渐提速。李宏飞驾驶技术精湛,起车稳、加速快,操作标准规范,列车运行平稳舒适。
19时36分,列车平稳停靠在距国门5500米的准轨接发场。随后,这趟列车将由二连运用车间出国机车乘务员继续值乘,牵引至蒙古国扎门乌德站。
这趟旅程中,4位机车乘务员共确认各种信号参数200余次、确认列尾风压45次、停车站下车检查15次……安全平稳地完成了中欧班列集宁北站至二连站的值乘任务,顺利将“接力棒”传递给下一班司机。
能够驾驶中欧班列,服务‘一带一路’,我深感荣幸与自豪,随着开行班次加密,我们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
李宏飞脸上洋溢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自豪。
昔日驼铃声声的古驿道,如今已是铁马风笛川流不息。中欧班列犹如接力赛般,一程接着一程。作为这条铁路线上的“传递者”,机车乘务员们凭借着精湛的驾驶技术和强烈的责任感,确保了一趟趟中欧班列安全接续运行。
文图:程剑 纪恩泉李森 陈龙
编辑:乔玉
实习编辑:王博
审核:张利彬
更多精彩内容
戳!草原铁路加开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