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河网湖泊密布,搭桥以通往来,是千百年来桥赋予杭州的独特意义。桥是这座城市一种特有的文化。
相比于西湖上诗情画意的桥,京杭大运河上的古桥则形态各异,披着远古神秘的面纱,吸引着文人墨客一探究竟。
拱宸桥
曾经作为杭州城北的首个水陆码头,拱宸桥经历了将近500年的岁月变迁,它始建于明崇祯四年,桥面呈柔和的弧形,桥体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有如众星拱月之感。
桥侧四个防撞墩上,用龙之九子之一的趴蝮石雕进行装饰。同时,城管市政部门在桥底、桥侧陆续安装桥涵标、桥柱标等港航标识,为过往船只提供可靠的导航指引。
桥名“拱宸”两字,为四方归向之意;也有表示对政权的尊敬和臣服。沧桑岁月造就拱宸桥的古朴风华,漫漫前路沿河踏寻古人足迹,拱宸怀古另有一番风雅。
大关桥
如烟的杨柳和市井烟火交织,大关桥赫然在目。青灰色的桥身,剑鞘般的望柱,厚重、威严、色彩相互融合,俨然一座有重兵把守、虎虎生威的城堡,是中国古“关”的寓意景观,元代官府在这里设关征收水陆商税。
原大关桥为单孔石拱桥,1991年老大关桥被拆除,在其上游新建的大关桥,继承了其古代遗风。
为切实保护桥梁运行安全,市政工人会分时段对大关桥进行日常巡查、定期检测等精细化养护工作。
江涨桥
始建于北宋的江涨桥,东通霞湾巷,西出湖墅,相传古时,江海潮涨至此,故以此得名,是当时杭州北部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清波门外柴担儿,武林门外鱼担儿”,告诉我们当时此地鱼行众多,商业兴盛,可想象江涨桥一带在旧时的繁华风貌。
如今的江涨桥依旧烟柳夹岸,桥边随意漫步,可想象江桥渔火的往昔,也可感受现代的江南水乡。桥上偶尔能看到市政工人的身影,江涨桥的柱、路面、栏杆、伸缩缝、梁体都在他们的严密监控中。
桥上偶尔能看到市政工人的身影,江涨桥的柱、路面、栏杆、伸缩缝、梁体都在他们的严密监控中。
德胜桥
德胜桥,原名堰桥,后因宋朝名将韩世忠追击叛军至此而改名。相传在农历中秋夜,可见月亮从此桥冉冉上升,犹如月行桥上,便成为奇景“夹城月夜”的最佳所在。沿岸的绿化带流淌着公园的气息,晨昏时分两岸则是锻炼、休憩的景观地。
由于德胜桥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已超服役年限,为了防止超重超限车辆上桥影响桥梁安全,城管部门在入桥口安装了限宽墩和警示柱。
潮王桥
潮王桥在德胜桥下游,是后人为纪念唐代抗击潮水危害、不分寒暑奋力筑堤、最终被潮水卷走的石瑰而修建的。
它的栏杆、望柱、抱鼓全采用珍珠白花岗岩石作为主要材料,就像一条白龙横跨在运河上;人行道采用了具有运河文化底蕴的地雕和浮雕。抬望眼,依稀想见潮王驾驭汹涌潮水的气势。
潮王桥的日常维护包括沥青路面维修、栏杆维修、人行道板维修、梁板维修、杂草清理等方面。
除了这几座古桥,杭州运河上的沧海遗珠还有更多,为了让这些运河古桥璀璨亮相,城管市政部门遵循“修旧如旧”修缮原则,保留并强化了古朴沧桑、壮观活力的史迹景观。
岁月沧桑
古桥依旧
演绎着绵绵不绝的情诗
他们说
守护一座桥
便是守护一种信仰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