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牧羊
2025年,地摊经济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如果在某个市集上与摊主们稍加攀谈,你或许会发现一群热衷边摆摊边旅行的年轻人。
他们支起小摊,不为扎根一地,只为走得更远。有的人卖着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有的人把自己的车尾厢当作了流动摊位,还有人在夜市上为游客们拍胶片照片、猜拳卖花,自给自足赚够路费后,又能奔赴下一个城市。
△(图/unsplash)
这便是时下悄然兴起的 “摆摊式旅行”。从繁华都市的正规市集,到小镇景区的“野生”地摊,边摆摊边旅行的人们看似选择了一条更“折腾”的路,却意外地在流动的风景里,为旅途找到了一个稳固的支点。
这种在旅行的过程中支起小摊,边走边赚路费的生活听上去或许充满了理想主义。事实上,已有不少人迈出了第一步。比如,在大理街头,就会发现此处有不少旅居、旅行者的摊位。他们有的人卖着自己原创饰品、衣物,或是各种文创产品。
最热闹的莫过于猜拳卖花的摊位:和摊主玩一次石头剪刀布,如果摊主输了,顾客直接带走鲜花;如果顾客输了,则用19.9元买下。有摊主分享,凭借这个机制,每小时能收入400元,稳定之后甚至可以月入过万。
△创意市集,如今已经很常见。(图/unsplash)
一开始,大部分人都不相信能靠摆摊赚钱。从事产品设计工作的李子和男友辞职旅行后,首先畅想的便是靠自媒体收入平衡旅行开支。
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李子宣告自己“起号失败”。彼时,两人恰好旅行至海南,机缘巧合之下参加了“旅行商人”的“公路大会”,得到“你们可以旅行摆摊呀!”的建议。
在举办活动的地方,刚好有几棵已经结果的黄花夹竹桃树,因为这个树种全株有毒,少见种植,但种子却特别适合用来做手摇铃,摇动时会有小溪潺潺流水的声音。
△ 黄花夹竹桃种子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可以制成声音悦耳的手摇铃。(图/受访者供图)
曾经做过手工博主的李子受到启发,通过剥壳、掏空、泡双氧水等操作,做出了第一个手摇铃,从此开始了旅行摆摊的道路:“一切都发展得如此水到渠成。”
刚开始在海南,李子与做咖啡车的朋友结伴在公路边摆摊,春节期间游客还算多,但业绩一般,有时一天只能卖15块钱。
后来,李子和男朋友带着两只小猫到大理旅居,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文创市集,客流量虽不算稳定,但一天能卖600—2000元,从未“开天窗”。摆摊赚到的钱虽然不多,却足够两人两猫时常出去环游中国了。
△ 李子和男友,在大理的户外市集摆摊。(图/受访者供图)
不想在钱快花完的时候回职场的两人,把旅行摆摊变成了寻找生活掌控感、为自己创造自由边界的底气。
虽说有成功案例,但许多人仍不免将“摆摊旅行”暗暗归于年轻人的“游戏”——摆摊受挫,然后顺理成章地趁年轻回归职场。事实上,能真正将旅行摆摊贯彻到底,并以此为生的人并不多,带娃旅居的王倩倩算一个。
从3年前开始,王倩倩就带着孩子走遍中国29个城市,边旅行边摆摊。
作为独立设计师,倩倩在山东经营着自己的饰品生意。第一年出发时,她对旅行摆摊也并不抱希望:“那时我的大女儿在山东上学,学习压力大,创新思维也不足。”如果孩子能在旅途中边玩边学,是否能找到她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呢?
△ 倩倩在云南保山潞江坝咖啡第一村。(图/受访者供图)
于是,寒假一到,她就揣着1万块钱旅游经费和女儿出发了。倩倩规划的旅程途经17个城市,共31天,从潍坊启程,经过郑州、洛阳、西安等城市,最终到达云南保山。
“走3300公里的路程,一万块肯定是不够的,但是如果途经各种旅游城市时能把车上装着的货卖掉,或许就能支撑我们旅途的费用了。”倩倩盘算着,如果没有达到预期销售,就在钱快花完的时候赶紧往回走。
2022年地摊经济的概念尚未普及,每个地区对摆摊的要求和政策都不太一样。在郑州摆摊时倩倩和女儿便遇了冷,但没想到在计划外的重庆歇脚的一周,她们摆摊赚了一万块。后来又经同场摊主介绍,到洪崖洞摆摊20多天,卖了10万元,到大理时,又卖了7000多元。
第一次旅行摆摊就卖空了所有货,倩倩感叹自己运气的同时,也积累了勇气。因此,两个月后,她决定挑战旅居摆摊的新生活。
△ 2022年,倩倩在洪崖洞第一次摆摊。(图/受访者供图)
浪漫构想之外,摆摊旅行还是一门硬核的学问。它涉及不同城市的文化、人际关系,很需要沟通能力,要求摊主能在各种角色间灵活切换,也十分考验人的韧性与信息整合能力。
现在每到一个城市,倩倩都会搜集各种市集信息。如果没有组织,她偶尔也会尝试摆“野摊”:景区门口、路边,或是一个普通的广场,只要人流量大的地方,都可以尝试一下。“可惜这种(方式)太不稳定。”
不过,倩倩发现就算是在收费的市集里,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有时交了摊位费,主办方还是不让摆摊,她也因此与对方起过争执。
△每一期出摊售卖的产品都会有不同。(图/受访者供图)
去年的行程出发前,倩倩给上小学的大女儿办了休学,希望女儿用一年的时间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如今女儿回去上学,她则停留在云南保山,每到假期,她还是会和三个孩子一起到处旅行摆摊。摆摊时,孩子们就在一旁观察、帮忙,收摊后,全家人就开开心心地去逛景点、吃美食。
△最近,倩倩常在保山出摊。(图/受访者供图)
旅行的热情始终会减退。出门半年之后,李子和男友迎来了疲劳期:“纯粹旅居的生活,我想只适合工作累了出来gap一年半载的。因为去的地方越多,越觉得哪里都一样。”
摆摊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种种惊喜。虽然美丽的山水都差不多看遍了,但他们的产品以种子为原料,因此,在全国各地收集种子便成了旅居生活的主线。
海南的狐尾椰、云南的缅茄、杭州的无患子……源于自然的种子,将旅程串联成一场大型的自然寻宝游戏。
△全国各地的种子在李子的手里焕发了新的生命。(图/受访者供图)
倩倩的孩子也在旅程中有了新的体悟。“刚出来旅居摆摊时,大女儿告诉我她不喜欢这样不断变化的生活。”倩倩说,但在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中,大女儿却默默把母亲口中的“迎难而上”变成了自己的行动准则。
路上资源有限,一家人学会了珍惜,物欲也随之变淡了。“我们常常听别人说,等我有钱了,也要尝试这种生活。”但倩倩觉得,没有所谓“准备好的时候”。路上的困难没有那么难以解决,在舒适圈以外,甚至有可能发现自己更大的潜能。
△ 边旅行边摆摊,已经成为倩倩的生活方式。(图/受访者供图)
新鲜感会褪色,困难也常在,但当折叠桌在异乡支起,“旅行商人”正在亲手拆解这道关于生活的选择题。
赚钱是必要的,但也不应被工作捆绑;热爱自由,但也该懂得自由需要点“盘缠”支撑。我们不是只能拼命攒钱然后挥霍式旅游,也不是必须为了生存彻底放弃远方。
边旅行边摆摊的年轻人不过是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用一点聪明再加一点勤奋,他们终于琢磨出了一种可持续的方式,认真看这个世界。
编辑:曾宝气;校对:严严;排版:土土
“你有旅居摆摊的经历吗”
旅行和赚钱?我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