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造福菏泽人民的幸福河!
创始人
2024-08-16 19:02:19
0

菏泽文化旅游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关注

九曲黄河逶迤、奔流不息,从菏泽入鲁,在菏泽境内蜿蜒185公里,见证了菏泽的生活变迁、环境变优、文化走向世界……

黄河入鲁第一弯

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底色

菏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抢抓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近年来,郓城县加大对宋江湖湿地的改良治理,湿地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复,当年“水浊、地瘦、人穷”的河田,蜕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改善,引来了百鸟争鸣。草肥水美、鱼虾丰盈,成为鸟类最佳栖息地,给白鹭、苍鹭、野鸭等野生鸟类提供了有利的栖息环境和生存空间,上百种鸟类栖息在宋江湖的芦蒲纱帐,风吹草动,雀惊鸟飞,成群的白鹭、灰鹤、野鸭,踏水急飞,翱翔长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更加彰显……

鸟儿“恋上”黄河滩。东明县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县,黄河滩区面积317平方公里,近年来东明县以林长制为总抓手,高度重视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工作,加大野生动物宣传保护力度,大鸨、大天鹅、灰鹤、白额雁等珍稀野生动物每年来这里越冬,种群数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大量驻留栖息的候鸟成了“生态菏泽”的靓丽名片,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编导前来旅游、打卡、拍摄生态纪录片。

建设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鄄城。黄河岸边,蔚蓝的天空、磅礴的大河、蜿蜒的堤防、整齐的石垛,春日的长垣黄河如诗如画、生机盎然,在平静中诠释着它的独特靓丽,让人流连忘返,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黄河边上的非遗走向世界

牡丹传说作为国家级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传说故事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期,蕴涵着当地群众的生存经验、审美方式和思维模式,是菏泽民间传说的精华内容之一。舞台大戏《牡丹传奇》在菏泽大剧院上演,运用舞台剧形式展现菏泽牡丹文化、非遗元素。本剧借用蒲松龄《聊斋·葛巾》中与曹州牡丹相关的部分情节,同时融入菏泽当地的民间传说,以花人合一的美丽故事,讴歌美好爱情、褒扬人间真情,弘扬享誉中外的菏泽牡丹文化。

五谷杂粮,拼出大千世界。东明粮画迄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通过五谷杂粮的自然形状和颜色,拼出吉祥图案,寓意美好。近年来,东明粮画频繁亮相重大活动,走出国门。东明粮画代表性传承人韩国瑞把粮画这项当地濒临失传的手艺复活,把粮画发展成更多滩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产业。

黄泥古陶的制作技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因其原料为特殊的黄河澄泥,故称黄泥古陶。黄泥古陶传统制作全部采用手工工艺,主要材料选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下5-8米处的黄泥,从选材到烧制需要20多道工艺。目前,黄泥古陶在继承传统手工艺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大胆使用了浮雕、高浮雕、镂空等新技法,色泽上突破了传统的灰、红、黑三色,运用高新技术焙烧出了橘黄、石青、仿青铜、石碣等颜色。

“天下面塑出穆李”,穆李村面塑艺人走南闯北,影响全国,逐渐形成了三大流派,即山东菏泽的李派、北京的汤派、上海的赵派。三派各具特色,而菏泽李派一直独占鳌头。面塑名家大多来自城西南的穆李村,此村被誉为“天下面塑第一村”。菏泽面塑色彩艳丽,造型夸张且形态逼真,这古老的“指尖”艺术,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鄄城鲁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为纯棉质地、手工织造、民族图案,在当今社会崇尚回归自然的消费潮流中,鲁锦显得尤为珍贵,色彩艳丽的鲁锦是葛、麻、丝、织绣工艺的集合,记录着棉花等作物的黄河记忆。自2018年起,鄄城鲁锦接二连三地登上了国内、国际的展会舞台,通过一件件巧夺天工、美不胜收的鲁锦制品,向世界展示了鄄城文化。

一把剪刀“舞”出纸上奇迹。郓城剪纸非遗传人杨秀玲创造的作品《黄河情》,以剪纸长卷形式,用传统的剪纸元素及阴阳结合的技法剪制描绘出沿黄九省的黄河文化、奔腾不息的黄河和两岸地域景观。郓城剪纸研发生产剪纸艺术品及衍生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20余个国家和地区,用小剪刀剪出大产业。

黄河边上的美食令人垂涎

东明香肚是东明县一道传统地方名吃。香肚制作考究,成品香肚香气袭人,香而不腻,呈琥珀色,晶莹剔透,里边肉质紧密,红白相间,吃着香嫩爽口。2021年,香肚制作技艺被山东省文旅厅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菏泽单县羊肉汤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单县羊肉汤讲究佐料和火候的掌握和应用,成品鲜洁清香,不膻不腻。其品种繁多,各具其妙。肥的油泛脂溢,瘦的白中透红,眼窝汤清火明目,奶渣汤阴阳两适,口条汤劲道爽口,肚丝汤健胃暖身,还有马蜂窝汤、三孔桥汤、腰花汤等众多风味。2018年,“单县羊肉汤制作技艺”获得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单县羊肉汤成为助推强县品牌推广和非遗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郓城壮馍形如圆月,直径约30公分左右,皮分4层,皮为小麦精粉,馅以鲜羊肉为主,也有素馅的,如鸡蛋、韭菜等,以葱、姜、蔬菜、香油等多种祖传佐料搅拌而成,放在特制工具平底煎盘(铁制)中进行烤制加工。成品壮馍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食之鲜而不膻、香而不腻。

水煎包是鲁西南名吃之一,其状扁圆,上下呈金黄色,外酥里鲜,口感甚佳。旧时,能吃上外焦里嫩,又带肉馅的包子,是种享受,也是有钱人的一种选用炫耀。而现在,遍地的水煎包,成为菏泽人的家常便饭。水煎包的主要特点,就是用水把包子煎熟,最后淋上香油,在锅的底部,形成一层薄薄地、金黄色的面片,香脆溢口。

产业崛起,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滔滔黄河为菏泽大地带来了肥沃深厚的土壤,也孕育了这里国色天香的牡丹之花。从一粒牡丹种子到整个牡丹产业链,牡丹产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驶入稳步发展的快车道,从种植到观赏,再到精深加工,把牡丹的价值利用到了极致,带动更多群众参与产业生产,实现稳定增收,牡丹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同时,芍药鲜切花行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现已经成为促进菏泽“美丽经济”发展的“引爆点”。

在菏泽,熊猫IP带火的文创消费备受青睐。大熊猫玩偶借鉴本地的非遗裘皮手工艺技艺,结合现代化的3D建模、3D打印的手段,不断地改变新工艺和新材料,更加地接近真实熊猫的状态。目前,“熊猫工厂”与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央视网熊猫频道正开展深度合作,将在文创IP新品开发,以及大熊猫文化传播上进行更多尝试。推动“线上+线下”“电商+非遗”“数字+文化”等多元消费业态融合,挖掘打造出像“曹县汉服”“鲁锦”“熊猫工厂”等一批具有鲜明标识的IP形象,并开发出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推动菏泽消费升级。

转载请注明菏泽文化旅游

时光荏苒,陪你走过

超火的!菏泽宝藏夜游地!

黄河记忆丨黄河滩区迁建展览馆

印象菏泽 | 在菏泽 有一种情愫沿着岁月走来

-菏泽文化旅游-

相关内容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
2025-09-06 00:50:30
原创 ...
顺治,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虽然他出生在太平盛世,但...
2025-09-06 00:36:46
原创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每当谈及这一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字常常...
2025-09-06 00:36:41
原创 ...
对于许多勤奋的学子而言,他们花费了十年的光阴,心血和努力,只为在考...
2025-09-06 00:36:35
原创 ...
开封府的八位勇士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董平、薛霸、李贵和娄...
2025-09-06 00:36:34
原创 ...
梁山好汉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武力话题,莫过于武松和鲁智深谁才是 "步...
2025-09-06 00:36:24
李为学:王阳明和大礼议
◭ 王阳明燕居像[明]蔡世新 绘,上海博物馆藏 有明一代思想家影响...
2025-09-06 00:35:57
山西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
春夏之交,阳光洒向大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的古建筑,...
2025-09-06 00:35:40
原创 ...
1935年深秋,当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时,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2025-09-06 00:35:36

热门资讯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一角。 9月5日,“让世界看见河...
原创 中... 大柴湖:父辈们把家搬到了水下 如今的淅川老县城,早就找不到当年的模样了。大部分老屋和巷子都沉在丹江...
潍坊青州:提升旅游品质 赋能文... 为给游客营造优质旅游环境,潍坊青州市云驼风景区运行服务中心强化措施,对景区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安全设...
广东省潮商会应邀出席国际圆桌帮... 活动现场 8月30日,以“一起来 更精彩”为主题的国际圆桌帮扶三周年庆典暨马来西亚商机推介会在广州...
江南7日游,这趟旅行比读书还涨... 南京夫子庙|不止秦淮夜景!千年文庙藏着江南儒风 到了南京,夫子庙还是要去一趟的,转了一圈才发现它从...
去新疆跟团游还是自己玩好,团队... 新疆,这片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辽阔土地,总能给人带来“一天看尽四季景”的奇妙体验。当雪山与沙漠共...
性价比最高的旅行方式,被年轻人... 作者 |牧羊 2025年,地摊经济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如果在某个市集上与摊主们稍加攀谈,你或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