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虽然在河南旅游城市中不出名,但也是有不少可以游玩的景点。
谁想到南阳再次出名,却是因为“偷盗”二字。这样的影响实在太负面了,说起南阳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医圣张仲景的名声大家一定都听过,与张仲景同样出名的是诸葛孔明,这两个人都曾生活在南阳。
医圣故里,孔明故居,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的名声?
但南阳再一次上热搜,这次很多人都忘了,它曾经的故事,人们口中的南阳,变了模样。
一个被先贤名人选择躬耕过的地方,一个诞生过救人无双的医圣的故乡,何至于如此?
因为一场音乐会丢了脸,到底是误会还是蓄意的伤害?
有人在事情发生以后,爆料称村民们不是故意去偷拿的,据说是有谁发了一个消息,说那些参加音乐会的人走了,留了很多东西下来,于是村民们这才出去行动。
这句话的真实性我们暂且不知,只是从理性逻辑上思考,一个地方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么多猖獗的行动,毕竟乱拿东西不仅是道德上要被谴责的,而且涉嫌到具体的犯罪行为。
所以,这里面若说没有误会,多少也是说不过去的!
南阳让人容易误解的点,偏偏是它的位置,它是河南省内的城市,而很多人对河南人有误解,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前情提要,加上音乐会上人们的情绪爆发,所以才有了后来铺天盖地的谴责。
当然,就事论事,东西是一定要找回来的,犯错的人得接受惩罚,承认错误,但对于一座城市,怎么可以做出随意的侮辱?因为那座城市其他的很多人,是无辜的。
再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对河南人有负面印象?是我们真的亲眼见过河南人的不好,还是被他人意见带着跑偏了?又或者是因为恰好这个地方很多人外出打工,所以我们见到的河南人数量多,因此有了概率上的频繁之论。
可以这样来假设一下,你去超市买了一瓶水,水的瓶身上写着开盖有奖,你开了一个发现没有东西,开了十个也发现没有东西,你是不是有点会怀疑此事的真实性?可如果这瓶水本身有品牌,或许你只会说服自己是自己的运气不够好。
若你开了一瓶水,发现“再来一瓶”,你又在这“再来一瓶”的瓶盖里,又发现了一个“再来一瓶”,如此循环几十次,你是不是觉得你自己运气特别好?这时候你也会对那瓶水产生好感,哪怕那瓶水是个每名气的品牌,你也会说这样的品牌有格局,能走长远。
你看,这就是人从自己的见解和经历中衍生出的情感变化。不同的经历导致了同一个人对同一个水瓶有不同的看法,一个水瓶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地区的人呢?
南阳这次音乐会让人最可惜的不是事后的混乱,而是一个曾经诞生过那样伟大名人的地方,竟然因为最让人瞧不起的小偷小摸行为被送上热搜。
这件事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因为有人会失望——当然,也许有本地人会说,随便你们失望。
但这对其他人都是不公平的,因为这次的事情会让一部分人从不了解这座城市到不想去了解,也会让另一部分人从此提起南阳甚至是河南,都有深深的负面情绪。
这些,是不够正向的,也是不应该持续的。
我去过南阳,见过南阳的风景和民俗,所以才会觉得实在是可惜了!
上一篇:山海情深,共绘文旅协作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