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行,合理规划”,高考后旅游计划引发的父女矛盾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高考后的漫长假期,许多学生都计划着出游放松,然而,并非每个家庭都能承担这样的消费。一位女学生在网络上倾诉了自己因5000元高考旅游费用与父亲发生的争执,此举迅速引发了众多家长和学生的共鸣,但大多数网友的评论却站在了父亲的一边。
高考后的假期确实漫长,计划旅游也未尝不可,但关键是要看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能够支撑这样的消费。这位女同学的诉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但她在与父亲的沟通中表现得过于任性,直接要求父亲给予5000元的旅游费用。而父亲则认为,孩子刚参加完高考,选择在家中休息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然而,女儿却以同学都去旅游为由,认为自己也应该去。她甚至对父亲直言不讳地指责,说父亲有毛病,不配当这个父亲。这时,父亲道出了实情,原来女儿所报考的学校开学后的学费就要一万多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儿仍然坚持要求旅游,让父亲感到无法接受。
随后,女儿说出了那句“量力而行”的经典言论。而父亲则回应道,如果女儿坚持要求旅游,那么从今以后,女儿需要自己出去打工养活自己。这个提议让女儿感到不满和生气,这场父女之间的争执最终传到了网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许多网友认为,高中生确实存在攀比心理,但他们并不理解赚钱的辛苦。然而,也有网友认为,家长应该以坦诚的态度来面对这个问题,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大多数人支持父亲的做法。他们认为,家庭状况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孩子不能强行要求家长承担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消费。相反,我们应该让孩子体验一下生活的不易。在这个例子中,让女孩高考后自己去打工体验生活是一个很好的建议。这样不仅可以让她理解赚钱的辛苦,还可以让她学会自力更生。
同时,我们也应该教育高中生不要只想着索取。如果家长采取类似的态度,那么孩子也应该学会理解和权衡。例如,家长可以要求孩子达到一定的学业目标(如考上211大学)后才给予旅游的奖励,或者从未来大学的生活费中扣除旅游费用由孩子自己解决。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学会珍惜机会,又可以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事实上,有些学生在高考后就选择出去打工赚钱。一位网友表示,他的孩子暑假工赚的钱已经达到了7000多元,其中包括了赚取手机和电脑的钱。这种做法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到赚钱的辛苦,还可以为他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要说的是,虽然很多家长有能力承担这些费用,但他们还是选择让学生自己去打工赚钱,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知道赚钱的不易。这样等到他们上大学后面对攀比的情况时,会更有分寸和理性。对于父母来说,“养不起就别养”这句话并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借口。双方都应该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总之,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消费和家庭条件的关系。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和教育孩子。让他们学会量力而行、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消费。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与孩子们共同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