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上的岩壁当中蕴藏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蜂蜜—雪蜜。
雪蜜的价值极高,相比较起寻常的蜂蜜,雪蜜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远超前者,甚至达到了有市无价的地步,因此,雪蜜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液体黄金。
听到这里,大多数人都会眼睛一亮,随之认为采蜜人一定都能够靠着这种蜂蜜大捞一笔。
现实是相反的,采蜜人不仅没能靠着这种蜂蜜发家致富,甚至还有很多人选择退出这一行,这是怎么一回事?一、即将消失的采蜜人
采蜜人多来自古老的尼泊尔,他们把采蜜当成一种家族事业来经营,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传承已经延续多年。
在一个采蜂家族当中,大家都各有要职,指定的女性负责制作采蜂人所需的装备,男性中挑选采蜂人,还有人负责处理采集到的蜂蜜,这样的分工合作形成一套成熟的运作过程。
老一代人极力希望年轻人能够继续下去,但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许多年轻的族人已经不愿意再从事这项职业,大多数人宁愿离开家乡,也不愿在家中传承这项古老的事业。
为何如此排斥?相信他们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最先给出的原因在于那惊险的2小时。
雪蜜的价值能够达到如此高度与采集它的过程有很大的关系。
采集蜂蜜和采集雪蜜是不同的概念,如今采取蜂蜜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在平原这样开阔的地带,养殖人完全可以自己组建养殖场,等到蜂蜜形成,穿好防护服就可以拿到成果。
同样他们还可以选择利用如今的先进技术来合成蜂蜜,这两种方式最受商人们追捧,但不能适用于采集雪蜜。
雪蜜的生产者—大黑蜂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能够忍受喜马拉雅环境的蜂种,它们能够抵御低温低压的恶劣环境进行作业。二、珍贵的雪蜜:背后的艰辛采集过程
与其他蜂种习性相同,大黑蜂也是群体生活动物,它们经常会变换自己巢穴所在的位置,但地点永远都会是悬崖峭壁上。
喜马拉雅的悬崖峭壁处处都透着危险的味道,这里海拔最高达到了8848.43米,其余的山峰也普遍有7000米的海拔。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采蜜人要靠自己徒手攀爬岩壁,悬空几百米,而身上的装备只有几根绳子和一个运输筐。
很显然,这样的装备没有办法保证采蜜人的安全,每年因为体力不支或者其他突发事故丧命的采蜂人不在少数。
面对这样的高危险作业,许多年轻人宁愿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也不愿意留下来传承这项技术。老一辈的人无法左右年轻人的想法,但也不愿意放下手中的责任,他们还是会选择继续这项事业,一直到再也爬不上那座高山为止。
年轻人的抗拒让雪蜜的价格不断飙升,而对于这一现象,采蜜人也很无奈,他们解释到:除去年轻人的缘故,雪蜜的季节性也是一大问题。
恶劣的环境导致雪蜜的产出量非常少,想要一次拿到足够的量需要留给大黑蜂半年的时间去制作,所以最多也只能在一年之内采集两次。
采集的过程异常凶险,采蜜人必须要有足够的体力支撑完整个过程,还要有足够的经验判断出大黑蜂蜂巢所在的位置。
当他们找到蜂巢以后就会用随身携带的“乌烟木”驱赶大黑蜂。
所谓的“乌烟木”就是在树枝湿润的状态之下用热油进行燃烧,烧到木头完全发黑为止,这样的木头在燃烧状态时会发出浓烈的黑烟,黑烟可以将大黑蜂驱散一段时间。
大黑蜂的适应能力极强,最多两个小时,它们就能够对这种黑烟产生抗体反应。
如果在这期间没有采到蜂蜜,采蜂人必须立刻离开,否则就会受到大黑蜂的疯狂攻击。采蜂人拿到蜂蜜以后撤离喜马拉雅山,此时,手中的雪蜜还不能及时销售。
刚拿到的雪蜜当中含有大黑蜂体内的毒素,少量食用不会产生影响,但是长期食用就会在体内积累毒素且无法排出。
采蜂人拿回来的雪蜜都会有专人进行加工,完成这一系列的作业以后,雪蜜才真正达到可出售的状态。三、历史痕迹的消失:面临失传的技术
市面上流通的雪蜜是有钱人最为青睐的保健品,处理过后的雪蜜保留了原有的香甜和营养价值,同时还有麻痹的作用。
对于病痛缠身的人们而言,服用这种蜂蜜可以减轻痛苦,同时又能满足味蕾,让他们获得了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快乐。
不过,如此昂贵的雪蜜越发地稀少,采蜜人的祖传手艺正在面临失传的风险,子女们更愿意在安全的环境当中获得报酬。
哪怕雪蜜的价格十分诱人,但也无法阻拦他们离开的步伐。雪蜜昂贵,但是其价值也并非无可替代。
人类如今也开始强调健康的重要性,蜂蜜虽然并没有大量的蔗糖,但是其中含有的葡萄糖也会导致肥胖。
拥有异常甜度的雪蜜会产生健康压力,至于营养价值完全可以用其他产品替换。人们对雪蜜的执著更符合“物以稀为贵”的消费理念,而并非其中的价值。
可我们还是会为了采集雪蜜的技术失去传承而难过,这种感情的背后是人们为这些历史痕迹即将消失而感到悲哀。
喜马拉雅山是大自然的代表,我们在喜马拉雅山上的足迹印刻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采雪蜜在另一个角度上也是一种证明,面对大自然给出的难题,人类有能力书写一二。
这种经过几千年传承的技艺就像一位遗世的老人,可如今,他即将为人们忘记,也许未来再出现也是置于书籍当中,人们只能靠着想像来缅怀那段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