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并在全面发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让农文旅融合深度拥抱暑期消费市场,6月28日,由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四川画报社、美丽都市圈大数据实验室主办,四川大学商学院、四川大学管理研究中心、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协办的2024和美乡村夏季旅游推介会暨《四川画报》“画卷天府·和美乡村”专刊首发式在四川大学商学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
推介会现场
万源坐拥全国三大、四川唯一的天然富硒区,“硒”有农特产品资源富集,是2024和美乡村夏季旅游推介目的地之一。
万源
万源位居中国版图的“地理圆心”,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四川的最东北,每天清晨迎来四川第一缕阳光。这里生态环境优异,森林覆盖率63.8%,年平均气温14.7℃。万源坐拥全国三大、四川唯一的天然富硒区,“硒”有农特产品资源富集。
在“文旅发展”的大道上,万源按照“整体规划、龙头带动、多点开发、全域旅游”的战略定位,借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契机,努力实现“红色、绿色”相融合,“历史、文化、生态”共传承,“城市、农村、山水”互依存的全域旅游新局面。
万源市八台镇天池坝村,与八台山旅游景区相互倚靠。距离万源市区32公里左右,邻近包茂高速、城万公路,有等级公路直达景区,交通便利。近年来,天池坝村依靠自身地理位置和天然优势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之路,形成该村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村规文化。
辖区内有被誉为“川东峨眉”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八台山,素以“云海、日出、佛光、绝壁、断崖、独峰、石芽”等地质与气象奇观而闻名。景区内的4万余亩木竹林,是四川省面积最大的木竹林;每到高山大叶杜鹃盛开的时节,杜鹃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独特的高山峡谷、独秀峰、万仞悬崖、一线天等成为世界级地质景观,被誉为“迎接四川第一缕阳光的地方”。景区内建有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向游客展示大巴山地质结构的变迁、动植物的演变以及地形地貌的形成,普及自然科普知识。
红军公园传承红色文化
“问道八台山,隐居天池坝。”天池坝村还以大巴山茶文化原乡为载体,集中打造了集巴山富硒茶展示、展销和特色美食、民宿接待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游客来到这里可以体验茶山、茶仙、茶道、茶馆、茶餐和茶加工、品茶等系列活动,并可以在配套的民宿、手工作坊、特色美食店以及娱乐游玩设施里,完成各种旅行体验。
优美的自然风光、古老的川东北民俗文化、近现代的红色文化、新时代富硒茶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形成“茶”与“旅”的完美结合。2023年,天池坝村入选四川省第三批天府旅游名村。
万源的四季哪里最美?这个答案有很多。若是问万源的朋友,春天可以去万源哪里踏春,他们一定会推荐东梨村。
每到春天,万源市竹峪镇东梨村的200余棵百年梨树梨花绽放,吸引各地摄影爱好者、画家以及游客打卡、赏景、踏青。
红军公园传承红色文化
而这里的古院落也比较有特色,主要分布于南面山坡的东山坪组和太平山组。据悉,保存至今的二十来处古院落大多修建于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其中还有川陕省苏维埃主席熊国炳的故居。村落以这些古朴的民居建筑聚落为中心,山环水抱,道路蜿蜒于房舍之间。自然之美与人居理想在这里完美统一。2019年,东梨村被列入四川省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单。
目前,东梨村以古村院落和古梨树为契机,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建民宿和村史博物馆,全力打造乡村旅游。
走进万源市快活坪村的红军公园,巍巍青山间,磅礴大气的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格外耀眼。干净整洁的广场、错落有致的微景观、独具匠心的红色壁画、宽敞明亮的生态停车场、个性十足的景观亭……厚重的红色文化和秀美的风光相辅相成,“红绿交错”为万源这片革命老区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红军公园传承红色文化
60多岁的张国武是快活坪村的村民,他趁着闲暇时光,和老伴儿一同来到了红军公园。他说:“红军公园承载了万源的厚重历史,让我们可以了解90年前的万源保卫战,同时还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的到来,带动了我们当地的红色旅游发展。”
龙潭河,碧水送清凉
除了上述旅游名村,万源的龙潭河景区集漂流激情、温泉怡身、峡谷寻幽、丛林探秘于一体,“大巴山第一漂”“十里画廊”的美誉名扬巴蜀;黑宝山森林公园,是辽阔的“绿色海洋”;牛卯坪村,一排排新居依山就势、一间间乡村民宿亮丽别致、一片片花海悦目赏心,构筑起这座开放式乡村旅游景区。
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同时也是川陕革命老区,万源依托丰厚的红色底蕴,坚持红色文化和绿色资源相结合,以“红”带“绿”擦亮万源旅游名片。
本文摘自《四川画报》总第400期
文/万正鸿
图/万源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编辑/肖蓉
上一篇:看园林,看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