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
人间四月,山花烂漫。4月17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在银川举办文化旅游资源推介会,通过历史、生态、民俗、美食四大维度,向宁夏文旅界推介“草原深处的江淮人家”独特文旅品牌,并向银川市民发出盛夏邀约。
临潭县,古称洮州,作为唐蕃古道重镇,现存西晋牛头城遗址、红堡子等历史遗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国家级非遗项目星罗棋布。冶力关国家5A级景区以“青藏之窗”闻名,高原湖泊阿玛周措、秦岭西源白石山等自然奇观,让游客既能骑马漫游草原星空,又可泛舟感受山风涤荡,体验“山水冶力关,生态大观园”的治愈力。
推介会特别呈现临潭美食的味觉魅力:洮州包子皮薄馅鲜,麦子饭承载农耕智慧,甜醅子散发青稞清香;山野菜柳花菜、狼肚菌诠释生态馈赠;甘南草原的牛羊肉蜚声海外。这些兼具历史记忆与地域特色的风味,成为唐蕃古道上的“行走的乡愁”。“这个夏天,让我们相聚古洮州,畅游新临潭。”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玲说,临潭正以“文化+生态”模式推动全域旅游,通过非遗活化、美食IP打造、星空营地建设等举措,构建“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的全季旅游格局。银川作为西北旅游枢纽,两地文旅合作潜力深厚,诚邀银川游客感受“多彩洮州”的文旅新貌。
临潭县整合历史探秘、高原康养、民俗研学等业态,配套特色民宿集群与智慧旅游服务。随着甘南草原旅游旺季来临,这座“草原深处的江淮人家”正以崭新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临潭县
▽▽▽
临潭,古称洮州,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藏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交汇地、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带,平均海拔2825米,总面积1557.68平方公里,总人口16.14万人,有汉、回、藏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7.02%。
临潭,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在临潭,有“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的磨沟遗址;有距今1500年前的西晋吐谷浑所筑的牛头城遗址,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洮州卫城依然不减往日的巍峨,红军长征遗迹--新城苏维埃旧址长久向人们展现那个年代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600多年前作为军事机构的千户所、百户所旧址一直向南来北往的旅客讲述着来自江淮大地的故事。
临潭,民俗风情浓郁独特。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元宵节万人拔河活动,会让您深深感受到多民族拧成一股绳的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端午节龙神赛会和遍布全县的民间庙会让您感受到600年前纯汁纯味的传统民俗。独具一格的刺绣、剪纸、木雕、银器、铜锅铸造等工艺品加工,让您既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坚守,又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交融。明代的饮食习惯、服饰穿戴、徽式建筑是凝固在高原上600多年的乡愁。2006年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族歌曲“洮州花儿”,以独特的曲调、优美的唱腔,既让您感受生活的美好,又感受时节的苍凉。
临潭,自然景观绚丽多彩。遍布全县的高原梯田诠释了人定胜天的伟大力量,每年7,8月的油菜花海让您在北国深深感受江南的风光;享有“山水冶力关、生态大观园”“青藏之窗、甘南之眼”美誉的冶力关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甘肃省第八家,甘南州第一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有雄伟壮丽的中国第一将军山、碧波荡漾的天池冶海、景色秀丽的冶木大峡谷、独特神奇的中国第一阴阳石等著名景点。集高原湖泊、森林峡谷、草原风光、丹霞地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冶力关,作为复合型地质和自然景观全世界罕见,吸引了张纪中版《西游记》、央视大型历史剧《英雄时代》等电影、电视剧在此外景拍摄。
临潭县先后被授予“全国拔河之乡”“中国文学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殊荣。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凉爽的气候条件,以冶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依托,明靶向而聚力,知不足而奋进,着力做好本土资源“大文章”,奏响山水田园“交响曲”,积极培育壮大文旅产业,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精品线路愈加丰富,多元发展业态日趋融合,全域旅游布局更加合理,实现了全域旅游由点到面、串珠成链的华丽转身和精彩蝶变。